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TB)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34a-5p和miR-708-5p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TB患者和健康对照(HD)各25例,应用Taq Man q PCR技术测定两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34a-5p和miR-708-5p表达水平,以U6 sn RNA作为内参。应用ROC曲线评价miR-34a-5p和miR-708-5p诊断TB的临床意义。结果 miR-34a-5p在T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为(10.08±0.68),显著高于HD的(7.67±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708-5p在T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D的(13.52±0.98 Vs 7.7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在肺结核诊断中,miR-34a-5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76%;miR-708-5p的敏感性、特异性为76%、76%。结论 miR-34a-5p和miR-708-5p分子在T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异常表达,对TB辅助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0例(A组),恩替卡韦组20例(B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组20例(C组)(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4、12及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分别在治疗第4、12、24周时比较三组,A组、B组的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Z=-4.6,P<0.0001;Z=-2.53,P=0.0114);A组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Z=-2.63,P=0.0086),B组与C组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HBsAg、HBeAg下降幅度大于A组和B组.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个月疗程中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我们 1999年~ 2 0 0 1年收治 12 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现就两者关系及诊治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1.1 性别年龄  12 0例中男性 91例 ,女性 2 9人 ;年龄 2 2~ 82岁 ,其中 4 1~ 5 9岁 5 3例 ,6 0~ 82岁 6 7例 ,4 1岁以上占 92 .5 %。1.2 糖尿病情况 依据 WHO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 ,本组IDDM7例 ,NIDDM113例。入院时空腹血糖 7.8~ 11.1mmol/L(轻型者 ) 30例 ,11.2~ 16 .7mmol/ L(中型者 ) 6 7例 ,>16 .7mmol/ L(重型者 ) 2 3例。中重型中有 2 2例并发酮中毒。1.3 肺结核情况 初治 80例 ,复治 4 0例。轻度 2 6例 ,中度 2 9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三组重症手足口病共178例,包括:甲基强的松龙干预组71例(A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干预组45例(B组),对照组62例(C组),分析三组用药后病情转归、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单核细胞(MONO)计数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A和C组分别有3、4例出现肌力障碍,C组1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B组无肌力障碍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A、B组发热时间[(3.31±1.64)、(3.20±1.84)d]均短于C组[(4.35±1.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皮疹持续时间[(5.33±1.21)d]短于C组[(6.18±1.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外周血WBC、N、L计数[(9.06±2.30)×109/L、(3.13±1.24)×109/L、(4.99±2.08)×109/L]均高于C组[(7.20±2.04)×109/L、(2.59±0.98)×109/L、(3.82±1.7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MONO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两组之间外周血WBC、N、L、MONO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皮疹持续时间,比甲基强的松龙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致病作用,诊断HP感染是众多胃肠道疾病诊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临床中有多种方法诊断HP感染,但缺乏统一金标准。随着胃镜检查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通过传统胃镜、窄带成像和高分辨率内镜检查技术对胃粘膜形态的分析,能够有效诊断HP感染。本文就传统胃镜下HP感染的一些特征表现及根除治疗后表现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诊断HP感染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1600例抗结核药物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600例抗结核药物的副反应。方法 记录住院病人的药物副反应,并进行有关检查。结果 42例有各种不同之副反应,平均12.7天出现,8.2%因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 抗结核治疗中应重视副反应尤以肝损害。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联合苦参汤治疗尖锐湿疣1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汤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在干扰素治疗的基础上行苦参汤坐浴加自行阴道冲洗,同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治愈107例,总有效率达97.3%。随访人数108例,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年,均无复发记录。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汤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具有疗效明显、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外周血的分布、肝组织中含量及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重型肝炎患者共125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cccDNA。选取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样本,酶切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拉米夫定或干扰素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4周以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0周、8周、12周、24周、HBV cccDNA及HBV DNA含量。结果:125例患者中cccDNA阳性率为71.2%,以肝硬化患者阳性率最低。肝硬化患者HBVcccDNA检出阳性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重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中HBV cccDNA与肝组织总HBV DNA及血清HBV DNA存在相关性(P0.05),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及HBV cccDNA下降。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HBV cccDNA阳性率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组病毒复制较HBeAg(-)组活跃。抗病毒治疗对血清HBV cccDNA有抑制作用;血清HBV cccDNA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以植物蛋白为主的混合蛋白饮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方法选择有低蛋白血症的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蛋白饮食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以植物蛋白为主的高蛋白、高热量食谱和医院常规膳食,4周后观察其血清白蛋白、球蛋白、体质指数和上臂肌围等营养评价指标的变化,评价其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球蛋白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组的体质指数均有所上升,观察组上升较为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上臂肌围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蛋白营养支持饮食有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只用咪唑斯汀治疗。结果治疗4周时,治疗组痊愈率为56%,有效率为86%,对照组痊愈率为24%,有效率为54%,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疗效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