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药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患者男性,19岁,大学生,因静脉注射金属汞(Hg)后8个月,双上肢震颤2个月,步态不稳1周于2003年5月3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9月9日将金属汞15ml(203g)由左肘静脉推注,出现胸闷、气促、胸痛、干咳、腰痛,次日送我院急诊内科,诊断为急性汞中毒、中毒性心肌炎,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0.25g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血流灌注及对症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2001年7月收住4例私立幼儿园幼师同时食毒鼠强污染食品病例,经大剂量安定止痉、血液灌流抢救成功,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魏威  唐元旭  杨聪 《云南医药》2010,(2):150-152
目的通过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研究cTnI在脓毒症患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5例,按照cTnI的水平分为cTnI升高组(cTnI〉0.16ng/m1)57例和cTnI正常组(cTnI〈0.16ng/m1)28例。观察2组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EICU人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病死率。结果85例脓毒症患者中有57例患者肌钙蛋白I升高,升高率达到67.06%。2组患者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升高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cTnI正常组(P〈0.05,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I的测定可以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进行病情判断,并且对疾病的预后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在危重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机械通气能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但也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AP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近年来日益受到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2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18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B组1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结局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B组治愈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8.6%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及时、合理的血液净化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2013年7月12日-2013年7月14日,云南省华宁县盘溪镇发生一起严重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转入我院26人,4人死亡。引起中毒野生菌是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在分类学上属于同担子亚纲(Homobasidiae),伞菌目(Agaricales),红菇科(Russulaceae),红菇属(Russula),别名亚黑红菇、火炭菌、假炭菇。  相似文献   
7.
甲型副伤寒3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1年 1~ 12月 ,玉溪市区甲型副伤寒暴发性流行 ,病例数逐月增加 ,市卫生防疫站对源传播途径等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 ,采样监测 ,对可疑物进行检验 ,对所分离出来的细菌送北京检测分析确定为甲型副伤寒。现对临床特点及药敏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2 4例甲型副伤寒均经血培养证实 ,其中男 12 1例 ,女 2 0 2例。年龄 6~ 78岁 ,其中 2 0~ 4 0岁发病2 13例 (6 5 7% )。各月份发病例数分别为 :1月 9例 ,2月 9例 ,3月 2 1例 ,4月 4 1例 ,5月 34例 ,6月 2 2例 ,7月 16例 ,8月 39例 ,9月 4 8例 ,10月 37例 ,11月 1…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29岁,吸海咯因2年而被强制戒毒,因难忍戒断综合征而于清晨空腹服5%来苏300ml,被室友发现,于1小时后被急送我院急诊科.当时患者烦燥,BP 100/60 mmHg,心率110次/min,口中有来苏味,诊断为来苏中毒.立即予以食用植物油洗胃,救治中患者突然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浅漫,口唇青紫,血压下降至50/20mmHg.经吸氧,纳洛酮静推等抢救,病情无好转.心电监护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9.
急诊监护室(EICU)感染是永远的课题,及时正确的病原学判断是有效降低感染死亡率关键之一。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常用感染标志物,临床常用于是否细菌感染及感染程度的判断,本研究通过对上述感染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水平在EICU感染患者中的变化特征,探讨PCT,IL-6,CRP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中脑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及脑活性肽100-β(S-100β)测定在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中了解脑损伤程度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循证支持.方法 对98例乌头碱中毒患者按PSS评分分为轻、中、重度中毒三组与中毒死亡组,并选取30名正常人,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受试者血清NSE及S-100β水平,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平均水平及阳性率差异性.结果 各中毒组NSE水平和S-100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毒组总体S-100β阳性率略高于NSE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则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对乌头碱中毒患者监测NSE及S-100β,在神经系统损伤判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二者检出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乌头碱对大脑神经元的损伤程度,联合检测将有助于提高阳性率,能更及时地对患者做出临床干预,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