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阶段延续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5—10月收治的11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年1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1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阶段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ES-CA总分为(110.62±12.09)分,高于对照组的(102.87±1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3,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分阶段延续护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加味黄芪甘草汤冻干粉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PC9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1.0,2.0,4.0,8.0,12.0 g·L-1加味黄芪甘草汤冻干粉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将A549、PC9细胞分为空白组和加味黄芪甘草汤低、中、高组(2.0,4.0,8.0 g·L-1);平板克隆检测加味黄芪甘草汤对细胞克隆能力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加味黄芪甘草汤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其迁移与侵袭能力;微球体形成实验观察加味黄芪甘草汤对肿瘤细胞成球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多能干细胞维持基因八聚体转录因子(Oct-4)、人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同源盒转录因子(Nanog)的mRNA表达水平,评估肿瘤干细胞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关联死亡启动子重组蛋白(Bad),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与非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aspase-3),E-钙黏连蛋白(E-cadherin),N型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β-连环蛋白(β-catenin),c-核蛋白类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锌指转录因子(Slu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A549、PC9细胞经1.0,2.0,4.0,8.0,12.0 g·L-1加味黄芪甘草汤冻干粉处理24 、48 h,细胞增殖能力均被明显抑制,并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P<0.05,P<0.01);加味黄芪甘草汤低、中、高组均能抑制A549、PC9细胞的克隆能力(P<0.05,P<0.01);加味黄芪甘草汤高组均能诱导A549、PC9细胞凋亡(P<0.01);加味黄芪甘草汤低、中、高组均能抑制A549、PC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P<0.05,P<0.01);经加味黄芪甘草汤低、中、高组处理后,A549细胞的微球体体积明显缩小,A549、PC9细胞Oct-4、Sox2和Nanog 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5,P<0.01);加味黄芪甘草汤中、高组均能下调A549、PC9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P<0.01),上调促凋亡蛋白Bad、Bax及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表达(P<0.05,P<0.01);加味黄芪甘草汤中、高组均能下调A549、PC9细胞MMP-2、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P<0.05,P< 0.01),上调E-cadherin的表达(P<0.05,P<0.01);加味黄芪甘草汤中、高组均能下调A549、PC9细胞β-catenin、c-Myc、Cyclin D1及Slug表达(P<0.01)。结论 加味黄芪甘草汤可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PC9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肿瘤干细胞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并能诱导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针对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严重程度的评价问题,改进统计法,量化ADR的严重程度,建立新的ADR严重程度分级评价模型。方法: 引入区间数学的相关理论,基于Hamming贴近度,提出了ADR严重度和ADR严重程度隶属度的概念,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新的ADR严重程度分级评价模型。结果: 根据新的ADR严重程度分级评价模型,多西他赛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3级,紫杉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在3级和4级间波动,多西他赛相对紫杉醇注射液严重程度低,严重程度波动相对稳定。结论: 基于区间数学和模糊数学理论,变单纯计次为考虑多源信息的模糊计次,能更好地分析利用不良反应报告,并对ADR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研究和分级评价,确定ADR的严重程度等级,便于不同药品之间ADR严重程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新确诊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意愿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2月30日—2018年12月30日在我中心新确诊的HIV/AIDS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变化及抗病毒治疗意愿。结果 新确诊HIV/AIDS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9.58%,焦虑发生率为59.17%;干预后,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干预后实验组SDS、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实验组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比例(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2,P=0.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提高新确诊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意愿,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3种不同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动静脉内瘘穿刺方向的不同分为向心组、交替组、离心组,每组40例。3组观察时间均为1年,比较3种方法对患者透析效果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3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组发生1(2.50%)例内瘘闭塞、8(20.00%)例内瘘狭窄和1(2.50%)例动脉瘤;交替组发生2(5.00%)例内瘘狭窄和2(5.00%)例动脉瘤;离心组发生6(15.00%)例内瘘闭塞、1(2.50%)例内瘘狭窄和10(25.00%)例动脉瘤。结论向心与离心交替穿刺可以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狭窄的发生率,降低血管瘤的形成风险,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可能引起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关键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寻找CAVD患者瓣膜组织中浸润的关键细胞,为CAVD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人类CAVD现有信息芯片,筛选出正常主动脉瓣与CAVD瓣膜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的功能和通路基于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关键基因。运用CIBERSORT数据包计算CAVD中22种免疫细胞浸润比例。结果:通过文本挖掘和数据分析,CAVD患者瓣膜组织有95个DEGs,其中64个基因上调,31个基因下调。这些DEGs通过GO分析富集到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外部封装结构组织等117个生物学过程,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内质网腔、胶原蛋白三聚体等13个细胞组分和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整合素结合、具有拉伸强度的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33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显示主要在蛋白质消化与吸收、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局灶性黏附等10个方面富集。通过PPI分析筛选出10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沙居民对咀嚼槟榔危害性的认知程度。方法随机对370名长沙居民进行对咀嚼槟榔危害性认识的问卷调查,对咀嚼槟榔的人群比例、人群咀嚼槟榔的原因、其对槟榔成分及添加剂的认识以及咀嚼槟榔对身体危害性的认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70名调查者中,经常咀嚼槟榔者占27.30%,男性占其中的63.54%;在经常咀嚼槟榔的101名调查者中,因为咀嚼槟榔可以提神醒脑故而嚼食者占52.48%,有23名已成瘾,占22.77%;94.59%的人不了解槟榔的成分及添加剂;有283名(76.49%)认为咀嚼槟榔可以导致口腔溃疡,仅有3名(1.74%)认为咀嚼槟榔可以导致口腔粘膜癌变。结论要加大咀嚼槟榔危害性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少食或戒除咀嚼槟榔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CRP、载脂蛋白A1(ApoA1)及CRP与ApoA1比值(CRP/ApoA1)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因胸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4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33例患者.根据Gensini积分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Gensini积分为0分,n=1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Gensini积分为1~18分但不满足冠心病诊断,n=109)和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为1~180分且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n=306).依据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为1~<30分,n=177)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为30~180分,n=129).根据血管病变数目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n=147)、冠状动脉双支血管病变组(n=90)、冠状动脉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n=69).记录各组患者的血清CRP、ApoA1、白蛋白等血液学指标,并计算CRP/ApoA1.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确定冠心病及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CRP/ApoA1对冠心病、冠心病重度病变、冠状动脉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并与CRP/白蛋白比值(CAR)、CRP和ApoA1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CRP/ApoA1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1),冠心病重度病变组患者的CRP/ApoA1高于冠心病轻度病变组(P<0.01).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提示CRP/ApoA1是冠心病和冠心病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1,95%CI 1.293~3.647,P<0.01;OR=6.306,95%CI 3.591~11.073,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RP/ApoA1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19,P<0.01),且CRP/ApoA1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43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ApoA1对冠心病、冠心病重度病变和冠状动脉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值分别为0.704、0.796、0.820),且均优于CAR(AUC值分别为0.684、0.783、0.806)、CRP(AUC值分别为0.682、0.778、0.800)和ApoA1(AUC值分别为0.641、0.669、0.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RP/ApoA1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其诊断价值优于CAR、CRP、ApoA1,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确诊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意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30日—2018年12月30日在我中心新确诊的HIV/AIDS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变化及抗病毒治疗意愿。结果新确诊HIV/AIDS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9.58%,焦虑发生率为59.17%;干预后,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干预后实验组SDS、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实验组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比例(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2,P=0.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新确诊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意愿,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