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PIH患者48例,测定血清TNF-α、NO、SOD、MDA水平,同期妊娠晚期健康孕妇35例为对照组。结果:轻度PIH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TNF-α、NO、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PIH组上述指标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NO、SOD是PIH发病的重要的因素,TNF-α可影响NO、SOD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王丽  周新娥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36-36,6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58例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剥除者并与同期58例单纯剖宫产者比较,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王美玲  周新娥  陈红 《西部医学》2012,24(5):940-941,943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LCT)对妊娠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65例妊娠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参照其相关TBS诊断标准,对结果异常者阴道镜随访至少6个月,对病情进行性加重者行宫颈活检。结果 1765例标本中发现感染性病变145例(8.2%),上皮细胞异常检出率6.3%,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1.7%。绝大多数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孕妇均正常分娩,产后检查仍为原位癌或HSIL者行锥切术,其余行物理或药物治疗。结论应重视妊娠和产后妇女宫颈细胞学筛查工作,妊娠期和产后妇女宫颈细胞学形态具有独特性,易造成假阳性诊断。为避免漏诊,应加强随访并进行相应处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无痛人工流产术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并记录300例人工流产术病员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及护理要点。结果:30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孕妇在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下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手术痛苦及心理创伤小。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高质量的护理提高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增加了孕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卵巢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OC患者38例(A组),卵巢良性肿瘤40例(B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C组),测定并比较3组空腹血清CA125、HE4、IL-17的浓度及阳性率,分析各标志物与EO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评价单一标志物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EOC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患者血清CA125、HE4及IL-17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HE4与IL-17联合或3种标志物联合后卵巢癌组阳性率进一步提高(P0.05)。不同标志物检测在不同病理特征的卵巢癌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诊断卵巢癌灵敏度(84.2%)和特异度(92.8%)均高于其它两种,与病理结果达到极好的一致(Kappa系数=0.770,K≥0.75);IL-17诊断的准确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及Kappa系数均和CA125比较接近。HE4与IL-17联合或3种标志物联合后灵敏度达到92.1%和94.7%。早期卵巢癌HE4和IL-17的诊断灵敏度(88.2%、82.4%)均较CA125高(64.7%),联合CA125后,可以将灵敏度提高到94.1%。结论检测血清中IL-17和HE4的含量对EOC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可达到或超过CA125,在早期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阳性率较高。IL-17和HE4联合或进一步联合CA125可以提高对上皮性卵巢癌,尤其早期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二者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LCT)联合阴道镜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18例LCT筛查结果及其中778例细胞学阳性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167例虽细胞学阴性,但临床高度可疑,行阴道镜检出并取活检。结果7118例患者中,778例LCT检查提示不典型鳞状细胞以上病变者,再行阴道镜下活检发现CIN以上病变429例,检出率为6.03%(429/7118)。167例LCT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可疑病例,行镜下活检CIN以上病变78例,总检出率为7.12%[(429+78)/7118]。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采用LCT筛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细胞学阳性或临床可疑者应配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可提高CIN的检出率,但如果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可提高CI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周新娥  程薇  高岚  孙晓燕  魏桂花 《西部医学》2017,29(10):1441-1444
【摘要】目的 分析胎盘早剥过程中不同胎盘附着位置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胎盘早剥并行剖宫产术6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胎盘附着部位分为前壁组139例,后壁组83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两组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前壁组入院到确诊时间(1.64±1.52) h短于后壁组(3.22±2.11)h;前壁组的术前诊断率高于后壁组(75.5% vs 61.4%);前壁组的产后出血量(523.8±114.4)ml低于后壁组(749.6±181.7)ml;前壁组的阴道出血大于1000 ml者低于后壁组(32.7% vs 47.0%),前壁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后壁组(27.7% vs 42.2%),前壁组转儿科治疗率低于后壁组(31.2% vs 4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血性羊水、子宫卒中、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附着后壁的胎盘早剥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分娩前诊断低于附着前壁者,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避免漏诊误诊,降低围产期并发症,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纯化鉴定兔高迁移率非组蛋白N2(High mobility group chromosomal proteinN2,HMGN2)。方法:利用液氮研磨和5%高氯酸从新鲜兔胸腺组织获得酸溶性萃取物,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得到HMGN2,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ting对HMGN2进行分子量测定和特异性鉴定。并利用琼脂糖弥散抑菌实验对其杀菌活性进行鉴定。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分离纯化出高纯度的兔HMGN2。对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54080、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有明显杀菌活性。结论:建立简单分离高纯度的HMGN2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分离天然HMGN2的方法并研究其抗菌性与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活性。方法:5%高氯酸对子宫纤维囊腺瘤组织进行萃取,萃取物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直接进行分离,Tricine-SDS-PAGE,AU-PAGE和Western-Blot对蛋白分子进行鉴定,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HMGN2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结果:分离出高纯度的HMGN2,HMGN2对大肠杆菌有杀菌活性但HMGN2在体外不能趋化中性粒细胞运动。结论:建立简单、直接分离高纯度的天然HMGN2的方法,有助于对其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HMGN2对大肠杆菌有杀菌活性但它不能通过趋化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晚期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的相关因素及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40例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病例的母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40例病例中,胎儿生长受限23例、重度子痫前期10例、双胎7例。分娩方式中30例剖宫产、4例顺产、6例引产,其中两例因胎儿畸形选择性引产,4例期待过程中死胎引产。共获41例新生儿,32例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其中新生儿窒息10例。结论:胎儿生长受限、重度子痫前期、双胎是孕晚期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提示存在胎儿预后不良,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