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提高该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水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查泌尿外科2010年4月—2011年4月出院的720份住院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720例住院患者,应用了抗菌药物者624例,抗菌药物的应用率高达86.67%(624/720),以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为主,药敏试验及病原送检率仅为4.81%(30/624)。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率为60.28%(434/720),二联使用率为20.0%(144/720),三联使用率为6.39%(46/720)。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序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美唑、氟罗沙星、头孢西丁。另外,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4.84%(551/581),其中85.54%(497/581)的手术患者预防用药时机不当。手术时间>3 h的患者术中未追加抗菌药物的有12例,术后抗菌药物平均应用时间为7.2 d。结论:泌尿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较以前有所好转,但仍存在药敏试验和病原标本送检率低、选药不当、给药剂量偏大、用药时间过长、围术期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需继续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治疗急性嵌顿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自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50例行分段外剥内扎内痔注射术并予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B组(对照组)50例仅行分段外剥内扎内痔注射术.术后分别对两组病例术后疼痛、创口水肿、出血、愈合时间、肛门狭窄等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A组病例出现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较B组明显减少(P<0.01);仅1例出现肛门狭窄(P<0.05).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治疗急性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手术切开挂线治疗肛瘘4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挂线治疗肛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手术切开挂线治疗的方法,对458例肛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过程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手术过程中未出现麻醉意外、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一次治愈435例(95%);复发23例(5%),二次痊愈21例,2例二次手术不愈。结论手术切开挂线治疗肛瘘临床效果好、安全;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亚甲蓝在内痔注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采用消痔灵加亚甲蓝进行注射治疗的内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行内痔注射治疗术后均无明显不适及肛门下坠感,疼痛消失,仅12例需要口服止痛剂,有效率达88%;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疗效显著。结论在消痔灵中加入亚甲蓝进行内痔注射治疗的方法,能有效的减少因内痔注射治疗术后引起的肛门下坠感及疼痛的并发症;并且操作方便、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