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BS系指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然而该综合征的确切定义、病因学以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过去称之谓结肠过敏、结肠功能紊乱、痉挛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等,其特点是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但对刺激反应有异常现象,因并无炎症,而且功能紊乱不只局限于结肠,同时也涉及小肠,所以近年已被废弃而代之以IBS。本文现就IBS研究现况及中医中药治疗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汤的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小柴胡汤源于《伤寒论》,是临床应用最多的方剂之一。该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作用。柯韵伯谓本方“为少阳枢机之剂”。后世在此基础上,对该方又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兹就国内外对本方的药理实验研究的概况,择要叙述如下: 退热作用 小柴胡汤原是《伤寒论》中治疗伤寒邪在少阳、外感热病的主要方剂。但近年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一般占内镜受检病例的7.5~13.8%;往往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被认为是胃癌前期的状态之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临床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jation,LDH)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85%~90%[2]的患者经过积极、适宜  相似文献   
5.
淤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个致病因素,其含义甚为广泛,大凡血行淤滞不畅,或滞于脉中,或溢于脉外,都属于淤血这一范畴。不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痔为其中之一,《内经》云:“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所谓脉,指络脉,即现代医学之血管,静脉丛;横解者,曲张也,可见脉络变态曲张是痔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淤血在现代病理学概念中,包括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缺血、郁血、出血、血栓形成、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医对急性菌痢的治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根据1980年以来国内杂志的有关报道,就中医药对急性菌痢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辨证分型治疗有人根据临床266例分析结果,把本病分为三型进行治疗。1、暑湿外感型: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2、湿热型:用白头翁汤加减; 3、寒热湿滞,或年老体弱,或有其他慢性疾病等复杂病情者,按辨证论治原则,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不同的处方(略)治疗。其中前二型总有效率近90%。亦有将本病分为以下三型,即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毒炽盛,均予葛根地榆汤(葛根、川黄连、黄芩、丹皮、地榆、槐花、木香、赤  相似文献   
7.
周孜 《中成药》1989,11(8):34-35
龙胆泻肝汤来源于《蓝室秘藏》,有泻肝清胆、清热利湿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之证。近年来,临床运用的范围日趋广泛。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本方在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的运用概况,认为临床上只要正确掌握其病因病机,皆能收到异病同治之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急性炎症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病程延绵,并发症多,死亡率亦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本文现就近年来有关本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介绍如下:一临床诊断方法与表现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为其特征,据统计约占90%,疼痛位于上腹部者最多,约占60%。其次为恶心呕吐,发热、腹胀,黄疸严重者可出现出血、休克。有人统计的71例中,多表现为中上或左上腹持续性疼痛,65例有恶心呕吐,70例有发热腹胀。另一作者报告的一组病例中,上腹痛、肠鸣音减弱几乎100%,腹胀68%,呕吐64%,恶心34%,发热76%,黄疸5%,吐蚘3%。本病起病急骤,上腹部疼痛是最早、最常见的症状,约半数病例疼痛向背部反放  相似文献   
9.
中医大肠病学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宝贵的临床经验,而挤身于医学之林。我们的祖先对大肠疾病早有较深刻的认识,并掌握了很多有关大肠疾病的医疗技术,虽然已经远隔千百年,但依然能和现代科学原理相符合,至今仍然可以用于指导临床。笔者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将其发展过程大体上概括为以下三个时期,现分叙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痔是常见的肛肠病。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赤芍祛淤汤治疗痔病1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12例中,男性80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70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20余年;嵌顿内痔62例,炎性外痔31例,血栓外痔19例。治疗方法 (一)基础方组成:赤芍30克川芎30克丹皮20克黄芩20克黄柏20克。加减法:肛缘水肿较重或内痔嵌顿者加苍术、泽泄、五倍子;炎性外痔及湿热较重者,加荆芥,黄柏重用;血栓外痔和淤血较甚者,重用赤芍、川芎;疼痛剧烈者加乳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