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和静息态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为期5周的减重干预对女性肥胖患者的大脑结构与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通过饮食控制对16名受试者进行为期5周的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对其进行脑区3.0T磁共振扫描。使用SPM12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与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减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等生理指标显著改善(P<0.05),左侧脑岛的灰质体积下降,右侧小脑髓质、钩回的灰质体积有所增加,且中央内侧和旁扣带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与左侧脑岛的功能连接升高。结论:饮食控制减重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灰质萎缩伤害,抑制患者胃肠道感觉或恢复味嗅觉异常加工以达到显著的减重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犬心房能量代谢的变化,探讨曲美他嗪对房颤能量代谢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窦性心律组、心房起搏组和曲美他嗪组,每组6只犬.心房起搏组以400次/min快速起搏心房6周,建立房颤犬动物模型;曲美他嗪组给予曲美他嗪5 mg·kg-1·d-1口服,随后以400次/min快速起搏心房6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心肌组织磷酸肌酸(CrP)、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和一磷酸腺苷(AMP)含量,计算总腺苷酸池(TAN);用Western blot定量、免疫组化定性检测左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2-/NO3-(NOx)含量.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心房起搏6周后,心房肌CrP(P<0.01)和CrP/ATP(P<0.05)显著降低,而ATP、ADP、AMP和TAN无明显变化(P>0.05),内皮细胞功能标志物血浆vWF明显增高,NOx降低,心房eNOS蛋白表达减少.曲美他嗪治疗6周,心房肌CrP、CrP/ATP、ATP、ADP、AMP和T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eNOS蛋白表达上调(P<0.05),血浆vWF含量降低(P<0.01),NOx增加(P<0.05),内皮细胞功能改善.结论 房颤早期可出现能量代谢失衡,但随着持续时间延长,能量供求能重新达到平衡.曲美他嗪对房颤能量代谢无明显影响,但能通过一氧化氮途径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华法林应用的临床参考因素及基因因素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相关性,并尝试构建适用于非瓣膜病心房纤颤(non-valvular-disease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126例患者,应用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及荧光检测仪检测细胞色素P450 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同时记录华法林应用的临床参考因素:年龄、体质量、房颤栓塞风险评分系统(CHA2DS2-VASc)评分、房颤出血风险评分系统(HAS-BLED)评分、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环水平左室侧壁组织多普勒S波;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临床参考因素及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预测模型。结果 体质量、ALT水平、二尖瓣环水平左室侧壁组织多普勒S波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成正相关,年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则成负相关,而LVEF、GFR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已有样本验证准确率达55.6%。结论 该模型可用于预测NVAF患者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4.
60例颅内血管外膜瘤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院收治的60例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影像资料,病理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以青壮年占多数,平均病程11个月;CT显示肿瘤呈略高密度影,无钙化;MR显示肿瘤多呈分叶状,有血管流空信号影,瘤内有坏死囊变和窄基底,“硬膜尾征”少见,T2WI呈等高?昆杂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在T1WI上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均被行手术加术后放疗,其中28例第1次术后随诊结果显示:肿瘤全切组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复发率6%;肿瘤近全切除组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复发率71%;肿瘤大部切除组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复发率100%。结论如果CT显示略高密度影和无钙化及MR显示肿瘤呈分叶状;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和无“硬膜尾征”时,应考虑血管外膜细胞瘤的诊断。肿瘤切除的程度是决定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手术应做到尽量全切肿瘤,术后应常规辅以放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脊髓髓内占位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了2例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的脊髓髓内占位病例。结果 C6-T2室管膜瘤1例,脊髓圆锥髓内脓肿1例,均全切除。术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占位2例结果良好。不同类型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熟练的显微技术和对脊髓保护的意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进行内固定,其中9例术中修补了喙锁韧带,上述患者均术后平均随访1年,用Lazcano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优12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疗效满意。结论:锁骨钩铜板符合锁骨的“S”形结构,肩峰下关节外安置不干扰肩锁关节的正常生理结构。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活动早,并发症少,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基因的变异,探讨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基因芯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对HBVDNA进行分析。结果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突变普遍存在。(1)在39例HBeAg( )标本组中1896突变为5例(12.8%),1762/1764突变为15例(38.5%);在75例HBeAg(-)组中1896突变为26例(34.7%),1762/1764突变为55例(73.3%)。(2)在114例标本中,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组中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位的总突变率分别为55.9%、71.4%、75.7%、88.9%。结论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位突变与HBeAg(-)显著相关,两者总突变率在肝癌患者中显著升高,尤其前C1896、BCP区1762/1764同时突变与肝硬化和肝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s,HH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疑似扩张型心肌病的HHT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阵发性胸闷、气短5年,加重9d入院。当地医院曾诊断为心力衰竭予利尿剂治疗,症状可暂时缓解。患者有长期自发性鼻出血史及贫血史,皮肤、黏膜有毛细血管扩张表现,结合实验室、心电图、超声及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确诊为HHT并心功能不全。予相应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结论对临床表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且有慢性出血、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及内脏损害者,应警惕HHT可能,及时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作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而且与医疗纠纷及医疗费用密切相关.在新形势下,一些基层医院由于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资金投入不足和相关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文章通过分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具体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成人大骨节病中晚期患者症状明显,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医内治法根据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治疗大骨节病疗效独特,具有作用迅速、痛苦小、副作用小等优点,主要有熏洗法、中药外敷、涂药按摩、针刀、按摩等诸多方法。西医则根据病情选择西药口服或手术治疗。单独运用中医或西医治疗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发挥各自所长,取长补短弥补单独治疗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