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1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依达拉奉、银杏叶等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在入院时和治疗后第1 天、第7 天、第14 天、第2 1 天进行NIHSS 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第1 天第14 天及第21 天检测肝功、肾功,血凝常规.结果 2 组第14 天、2 1 天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而2 组的血凝常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丁苯酞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相对安全,对肝、肾功、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糖尿病并发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表达Aβ靶向肽的噬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抗Aβ神经毒性的Aβ靶向肽噬菌体的筛选。方法分别合成Aβ1-10序列组成的短肽并将其生物素化;以生物素化Aβ1-10为靶分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及液相亲和捕获法筛选出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噬菌体;采用生物传感分析技术,通过结合特异性实验和短肽竞争性抑制实验,检测所筛选的噬菌体与靶分子之间的亲和动力学关系。结果经过对靶分子Aβ1-10的3轮筛选,筛出了与Aβ1-10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噬菌体;生物传感分析技术结果进一步表明,靶分子(Aβ1-10)与所筛选噬菌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结论筛选出了展示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Aβ1-10短肽的噬菌体。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先岭  刘维洲  钱振  瞿萍 《安徽医学》2018,39(9):1068-1071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DWI及T2-GRE扫描,对CMB进行分区、计数、分级。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36例)与无CMB组(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吸烟饮酒史、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情况。结果 CMB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无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3,P=0.010;χ2=6.121,P=0.012)。两组患者血浆生化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除了UA,Cr之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4.66,95% CI:1.22~17.64,P=0.010)、腔隙性脑梗死(OR=4.321,95% CI:1.19~16.75,P=0.012)是CMB的危险因素。结论 CMB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其中高血压为CMB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与CMB可能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周先岭  刘维洲  钱振  瞿萍 《安徽医药》2018,39(9):1068-1071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DWI及T2-GRE扫描,对CMB进行分区、计数、分级。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36例)与无CMB组(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吸烟饮酒史、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情况。结果 CMB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无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3,P=0.010;χ2=6.121,P=0.012)。两组患者血浆生化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除了UA,Cr之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4.66,95% CI:1.22~17.64,P=0.010)、腔隙性脑梗死(OR=4.321,95% CI:1.19~16.75,P=0.012)是CMB的危险因素。结论 CMB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其中高血压为CMB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与CMB可能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周先岭  刘维洲 《安徽医学》2014,(8):1170-1171
<正>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0岁,因"突发头昏呕吐、言语不清2小时"于2013年7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昏呕吐伴言语不清,有头痛,无昏迷,无肢体瘫痪,无肢体抽搐,症状持续无缓解。病程中,纳差,小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否认有糖尿病、癫痫、精神障碍等病史。体格检查:T:36.6℃,P:70次/min,R:16次/min,BP:145/90 mmHg,嗜睡,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双眼球活动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OBS患者22例,比较他们与一般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TOBS最多见的原因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其发生率高于一般脑梗死(Ps〈0.01),TOBS患者与一般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有显著差异(P=0.001),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在TOBS组中空腹血糖值有统计学意义(Exp(β)=0.260,P=0.005),糖尿病病史无差异。结论 TOBS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一般脑梗死并无真正差异,空腹血糖值高可是TOBS发生后患者应激反应更强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