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下Ⅰ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中、高位肛门闭锁的疗效.方法 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Ⅰ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儿童中、高位肛门闭锁7例.术中首先腹腔镜监视下,游离直肠,分离结扎断离直肠尿道(阴道)瘘管;然后通过盆底肌肉中心形成盆底隧道,将直肠从中拖出,与会阴皮肤吻合.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操作时间80~120 min,平均100 min;出血量5~ 10 mL,平均8 mL.无需要输血者.未见术中并发症.所有患儿术后恢复顺利.术后2周开始扩肛,持续3个月.术后随访3~24个月,3例失访.其余4例患者肛门无狭窄,每日排便2~3次,无污粪发生,会阴检查显示会阴部对称,肛门位于肛门隐窝中心.疗效为优3例,良1例,无大便失禁者.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Ⅰ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中、高位肛门闭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位疗法治疗新生儿婴儿特发性胃扭转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确诊胃扭转患儿采用体位疗法,包括喂奶前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喂养时及喂养后右侧半卧位,密切观察患儿呕吐情况.结果 16例均治愈,随访3~4个月患儿呕吐均无复发.结论 正确的体位疗法能有效纠正患儿胃扭转,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治疗的6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2例中,59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3例幽门黏膜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例并发脐部戳孔疝,经修补治愈,1例术后仍有呕吐,行开放手术证实为肌层切开厚度不够所致。所有病例均无呕吐及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疗效确切,术中损伤小,术后瘢痕小,但需要较高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钟斌  罗玲  温庆荣  刘辉  吴书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181-5183
目的:探讨胎儿肠梗阻的B超诊断与临床干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3月~2011年3月产前B超检查提示肠梗阻患儿34例临床资料,统计染色体检查异常情况、先天发育异常情况及生后随访资料,包括症状、外科手术类型及预后情况。结果:①34例均行染色体检查,发现21-三体综合征5例,性染色体异常2例,其中合并先心病1例,脊柱畸形1例,向家属交代预后并选择终止妊娠;②27例选择继续妊娠,定期随访。22例生后出现呕吐、腹胀,转外科手术,其中环状胰腺4例(占18.2%),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肠旋转不良4例(占18.2%),行Ladd's术;十二指肠膜式闭锁6例(占27.3%),行隔膜切除术;空回肠闭锁7例(占31.8%),行肠切除术;胎粪性肠梗阻并腹膜炎1例(占4.5%),行粘连松解术。20例患儿术后均痊愈,2例因早产合并其他并发症死亡。5例生后随访观察未见异常。结论:产前B超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所致胎儿肠梗阻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经确诊常规行染色体检查,早期积极临床干预,以减少严重畸形儿的出生;而对胎儿肠梗阻应定期随访,出生后出现肠梗阻患儿早期诊断并针对病因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是提高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经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术治疗儿童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6例Ⅱ-Ⅲ型直肠脱垂患儿采取单纯经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术治疗t。结果6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3h,平均2.5h。术中元大出血、副损伤,术后无肠瘘、感染、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住院6~8d,平均7d。6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腹泻、便秘及排便不畅,排便控制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对儿童Ⅱ-Ⅲ型直肠脱垂采取单纯经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手术,可针对性地消除复发因素,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双侧斜疝手术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创优势十分突出,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将呼吸科普通病房进行快速分区改造及管理以减少呼吸科普通病房医护人员及患者感染风险。方法:将某院呼吸科普通病房快速改造成两大区域:A区为可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B区为普通肺部感染病房;安排本科室符合要求的医护人员分批进驻A区病房。结果:通过24 h的设计改造,将病区改造成为A、B两个区域,A区为符合分区收治标准的病房,病区医护人员以及患者零感染。结论:对呼吸科普通病房快速分区改造及管理可使可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得到有效隔离,能够降低患者及医护人员交叉感染风险,实现院内零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方法与病理特点。方法总结近6年来50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病理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术前均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4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18例行钡灌肠检查,10例行泛影葡胺灌肠检查,22例行超声检查。50例患儿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8例(56%),十二指肠膜状狭窄、闭锁15例(30%),环状胰腺7例(14%),治愈50例。结论术前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为首发病理类型,一旦确诊宜积极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在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9月至2014年1月利用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1202例小儿肠套叠病例资料,并和 X 线空气灌肠复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2例中,1150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达95.67%,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复位成功后口服活性炭0.3-0.5 g,经6-8 h 肛门排出黑色炭未。结论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复位成功率高、安全性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