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82例的疗效。方法82例经血清生化指标确认的由于使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给予5%葡萄糖针250 ml+异甘草酸镁针150 mg,1次/d,静脉滴注,疗程3周,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79例患者治愈,血清生化指标均正常,3例无效,总有效率96.34%,除1例患者出现眼睑浮肿,无高血压、低钾血症等发生。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治疗后预后较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提高药物血脑屏障透过率可将药物进行抗体修饰,本文针对这种新剂型,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制剂表面是否连接有转铁蛋白受体的单克隆抗体OX26,并测定OX26浓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分娩镇痛最佳给药方法及药物配置浓度、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围生期的产科质量、将无痛分娩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猪颅底奇网制作一种简单、经济的动静脉畸形模型.方法 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将猪一侧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吻合,建成动静脉畸形模型.吻合术后行血管造影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8头家猪手术后全部成活.血流自右侧咽升动脉流经奇网和对侧咽升动脉,进入颈内/外静脉.术后3周1头家猪死亡.另1头家猪1个月时吻合口闭塞.结论...  相似文献   
5.
吕明明  张彬  叶川川 《新中医》2020,52(19):69-7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合并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COPD 合并重症感染患者9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9 例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49 例采取无创机械通气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 评分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 与降钙素原(PCT) 水平变化,并统计2 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1.6%,对照组为53.1%,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PaCO2、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aO2 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 组CRP、IL-6、PCT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 合并重症感染,可显著增加血氧浓度,降低血清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改善急性肺损伤,疗效优于单纯传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47例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平均年龄16.5岁。治疗前有完整的CT、MRI和DSA影像学资料。利用CT、MRI评价肿块的位置、范围并进行Fisch分期。DSA主要评价肿块的供血动脉、血流速度、是否存在颅内外异常交通。结果:本组病例中,原发病例39例,复发8例。均有鼻塞症状,41例有鼻腔反复出血史,其中伴面中部隆起11例、眼球突出7例、视力下降或复视5例、听力障碍或耳鸣4例、头晕、头痛2例。CT扫描可见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增强CT扫描可见肿块明显强化,CT可以很好显示颅底颞骨的破坏。在MRI的T1WI上,JNA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信号增高,注射Gd-DTPA后T1加权增强扫描可见"椒盐征"。血管造影可见肿瘤的供血动脉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分支,如上颌动脉的蝶腭支和腭降支以及面动脉和咽升动脉等。随着肿瘤的生长,颈内动脉岩段分支、海绵窦支以及筛支也参与供血。结论: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可以明确诊断,需注意与面深间隙的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固定束质子治疗的病人摆位系统等中心旋转运动的精确性。方法 将2 mm直径金属小球固定于床面之上并校准到房间等中心(ISO)。依次选择11个角度分别对治疗床进行等中心旋转,到达设定位置后使用数字影像摆位系统(DIPS)分别测算出小球与房间等中心的位移偏差。在不同时间共重复进行了四次测量,统计分析四组测量结果。结果 所有数据中,治疗床在-110°时发生位移最大,X、Y、Z轴方向分别是(0.29±0.05)mm、(0.21±0.04)mm和(-0.21±0.04)mm,小球与ISO总位移偏差(0.41±0.07)mm(1SD)。治疗床在30°时发生位移最小(0°除外),X、Y、Z轴方向分别是(-0.03±0.05)mm、(0.05 ±0.05)mm和(0.00±0.00)mm,小球与ISO总位移偏差(0.05±0.06)mm。结论 等中心旋转是实现固定束质子等中心多角度照射的关键运动模式。它是一种复杂的组合运动,包括治疗床床面的角度旋转运动和治疗床底座的水平轴向运动。由于质子治疗对靶灶精确定位的严格要求,这种组合运动的精度在质子治疗摆位中就显得格外重要。测量结果数据均小于0.5 mm。完全满足质子治疗PPS摆位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焦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 YVAD组、YVAD+缺血/再灌注组、MCC950组、MCC950+缺血/再灌注组。其中对照组、YVAD组、MCC950组分别为10只,其余各组分别为15只。在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模型过程中,缺血/再灌注组、YVAD+缺血/再灌注组、MCC950+缺血/再灌注组各死亡1~4只。检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中Tunel染色阳性率,NLRP3炎症小体、caspase 1、IL 1β及GSDMD N表达情况。检测对照组、YVAD组、缺血/再灌注组和YVAD+缺血/再灌注组的Tunel染色阳性率、心肌梗死面积、Caspase 1、IL 1β及GSDMD N表达情况。最后检测对照组、MCC950组、缺血/再灌注组和MCC950+缺血/再灌注组Tunel染色阳性率、心肌梗死面积、Caspase 1、IL 1β及GSDMD N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焦亡情况:缺血/再灌注组Tunel染色阳性率、心肌梗死面积、NLRP3、Caspase 1、IL 1β及GSDMD N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焦亡后的情况:YVAD+缺血/再灌注组Tunel染色阳性率、心肌梗死面积、Caspase 1(成熟体)、IL 1β及GSDMD N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5)。 抑制NLRP3表达后的情况:MCC950+缺血/再灌注组Tunel染色阳性率、心肌梗死面积、Caspase 1、IL 1β及GSDMD N表达水平虽高于对照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5)。结论 大鼠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和比较术前B超、增强CT及增强MRI对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舌癌患者,术前按颈部解剖分为152区,对颈部各区淋巴结均行增强CT、增强MRl及B超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的152个颈部分区中共分离出淋巴结1037枚,其中病理阳性淋巴结83枚。增强CT共检出28个阳性区,其中真阳性15个;增强MRI共检出28个阳性区,其中真阳性18个;B超共检出34个阳性区,其中真阳性24个。增强CT、增强MRI及B超的灵敏度分别为31.9%、38.3%和50.1%,特异度分别为87.6%、90.5%和90.5%,准确率分别为70.4%、74.3%和78.3%。结论舌癌患者术前通过行增强CT、增强MRI及B超检查均有助于辨别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B超可考虑为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铁死亡是一种既非凋亡又非坏死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具有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的特征,例如:铁依赖、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介导的氧化还原平衡紊乱,以及脂质过氧化。近年来研究发现铁死亡也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文总结了铁死亡通路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发现铁死亡的分子调控方面已取得迅速进展,但铁死亡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研究刚起步。进一步探讨铁死亡的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可为靶向铁死亡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