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为肠外营养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某院2017年01月至2018年06月使用肠外营养制剂病历,随机抽取540份,结合患者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肠外营养医嘱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540份肠外营养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161份,不合理用药率为29.8%。肠外营养医嘱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给药途径不当(39份,占24.2%),药品遴选不适宜(38份,占23.6%),溶媒不适宜(37份,占23.0%)等。结论:开具肠外营养处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同时兼顾肠外营养制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Logistic模型和ROC曲线探讨老年患者接受利奈唑胺治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预测该人群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受利奈唑胺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并联合ROC曲线对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102例患者(男性68名,女性34名)纳入研究,利奈唑胺治疗期间23例(22.5%)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时间,血肌酐浓度和血小板基线值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用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经变换后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Y联合=XScr+34.0XT-1.6XPLT,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0.821,95%CI:0.755~0.866,P<0.001)优于其他指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Youden指数最大时(0.606)的切点为ROC曲线上的最佳界值(183.7)。结论:用药时间、基线血小板值、血肌酐浓度是利奈唑胺致老年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用药期间,可将上述因素带入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预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以便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医院门诊药房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药品实库存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佩芳  吕迁洲  叶岩荣  陈喆  翁静艳 《中国药房》2008,19(34):2673-2675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病患、医护提供优质服务。方法: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对门诊药房实施药品实库存管理。结果:账物一致,药品积压、盘点误差大大减少,账目清晰,监督、监管便捷。结论:科学规范的管理,使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残余血小板反应性影响。方法 前瞻性招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NSTE-ACS患者335例。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前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维持剂量为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术后第3天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fibrin clot strength,MAADP)大于47 mm提示高残余血小板反应(high-residual platelet reactivity, HRPR)。HRPR组患者71例,non-HRPR组264例。比较两组患者间人口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血脂水平对患者残余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Kaplan-Me...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外治疗药物监测领域热点和趋势,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本院)2022年开展的治疗药物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使用CiteSpace软件对2019—2023年关于治疗药物监测领域的研究进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后纳入1301篇英文文献、330篇中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国内外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包括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以及分析方法。2022年本院开展药物浓度检测总例数为864例。监测排名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他克莫司(37.27%)、雷帕霉素(18.17%)和万古霉素(14.35%)。他克莫司的治疗药物浓度结果处于有效浓度范围占比最高为90.06%,其次是雷帕霉素为85.35%,地高辛为85.00%。结论 目前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主要为万古霉素、地高辛、抗癫痫药物的合理用药。本院搭建临床药师参与报告解读的治疗药物监测平台,还需关注抗精神类药物以及抗肿瘤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在不同温度环境下长时间保存后,活菌数是否符合药品质量要求。方法 将4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温组和常温组,每组各2瓶,高温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于室外35℃及以上的环境下放置4h及6h,常温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在25℃室温环境下放置15d及30d。对2组制备好的样品中的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分别进行培养,计算3种细菌每克样本中的活菌数。结果 2组的样本中3种细菌的活菌数均高于药品质量要求中的最低活菌标准。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35℃及以上高温下放置4、6 h和25℃室温环境下放置15、30 d,活菌数均符合药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Baloxavir marboxil是由日本盐野义制药(Shionogi)研发的一种新型抗流感药物。其于2018年2月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相比于其他抗流感药物,baloxavir marboxil抗病毒作用机制独特,1次只需口服1片,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本文就该药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将创新型品管圈应用于优化药学服务,准确识别药学服务中感控风险点需求,根据需求设计药学服务模式,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运用创新型品管圈10大步骤,通过多维质量工具进行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function development,QFD),以“质量屋”形式对药学服务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演绎分析,结合PDCA循环管理工具,对改善前后药学服务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价。结果 活动实施后,药品直送率从0提高到100%,患者每日聚集频次从19次降低至15次,高峰期平均每人次取药时间从19.33 min降低至10.21 min,患者线下每人次用药咨询时间从17 min降低至11 min,AGV小车每季度使用次数从185次提高至556次,自动分包机季度作业量从164628包提高至199999包,气动物流传输季度作业量从50 880次提高至56 201次,院内季度感染发生率从57‰减少至41‰。此外还获得11项附加效益和无形成果。结论 QFD结合PDCA循环在优化药学服务模式降低感染风险中,能够打破药学服务管理现状,推动药学服务的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金波  叶岩荣 《上海医药》2014,(11):19-21,24
目的:评估低氨基酸培养基和MH培养基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抗非发酵菌体外药敏检测结果的区别。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使用MH和低氨基酸培养基测定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10种抗菌药物对我院临床分离6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4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其结果的差异。结果:使用MH琼脂作为药敏培养基时,6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4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0%、85%和68.3%和15.7%、23.6%和15%;使用低氨基酸琼脂作为药敏培养基时,它们的敏感性分别上升到100%(P=0.272)、96.7%(P=0.053)、93.3%(P=0.001)和90.7%(P=0.001)、98.6%(P=0.001)和91.4%(P=0.00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帕尼培南的敏感率上升有显著差异,而鲍曼不动杆菌对三者的敏感率上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于其它类抗菌药物。低氨基酸培养基,由于其碱性氨基酸浓度降低至与人血清中相近的浓度,适宜用于帕尼培南体外敏感性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医院药房绩效管理体系。方法通过定岗定编、工作流程标准化、绩效考核信息化、服务明星评选制、绩效分配、绩效沟通与反馈、绩效管理核查等构建。结果不合理处方减少、调剂内差不断降低、患者满意度不断上升。结论绩效管理体系可取得个人、部门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