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Ani)联合血浆置换(PE)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TTP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PE治疗,置换剂量为40ml/(kg·d),置换频率为:第1周1次/d,第2周1次/2d,第3周1次/3d;同时给予Ani25mg/(m^2·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持续2~2.5h。对照组患者单用PE治疗,方案同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1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癫痫大发作、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精神异常等症状改善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头痛、癫痫大发作、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精神异常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i相关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可耐受。结论:Ani联合PE治疗TTP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PE)干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后血小板(PLT)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0例TTP患者随机分组,联合干预组30例予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PE),疗程21天;对照组30例予以PE干预,疗程21天。结果联合干预组21天后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90%,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PLT)在治疗后第2、5、12数值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第21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值恢复加快,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传统多采用前胸正中切口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但该切口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开关切口费时,术后遗留胸骨畸形和皮肤瘢痕,易发生切口及胸骨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间接胆红素(I-Bil)在山莨菪碱加血浆置换(PE)干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变化情况,以了解山莨菪碱在TTP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2例TTP患者随机分组,联合干预组41例予山莨菪碱加血浆置换(PE),疗程21d;对照组41例单纯予以PE干预,疗程21d。结果联合干预组21d后有效率90.2%,对照组有效率82.9%,差异有显著性(P〈0.05),I-Bil在干预后第2、5、12d数值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干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间接胆红素下降更快,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和肾脏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称为"TTP五联征" TTP是一种致死的微血管血栓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损害为透明血栓广泛分布于全身微血管.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在10~40岁,最多在30岁,女多于男,起病常较急.应用血浆置换(PE)治疗后, TTP病死率可从80%~90%降至25%左右,但PE虽然解决了有害及有益物质的问题,却未解决微血管病性溶血、微血栓形成等对症治疗问题.本院采用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治疗TTP, 动态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变化,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