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06例,施行手术切除并行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分析术后病理资料。结果106例中,清扫淋巴结872组,其中有淋巴结转移150组(17.2%)。病理学证实为单纯 N1淋巴结转移26例(24.5%);N2(包括N1+N2)淋巴结转移33例(31.1%) ,其中无N1转移而发生N2转移者12例(36.4%)。 T2、T3、T4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1期(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外科治疗中应注意广泛清扫肺内、同侧纵隔淋巴结才有可能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食管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81例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选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6.52%。结果显示:年龄≥70岁、肺部基础疾病、肺功能中重度下降、肿块位置、肥胖、低蛋白血症、吸烟、糖尿病、心脏基础疾病为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前四项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导致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尽早干预,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中吻合口加固缝合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应用吻合口加固缝合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吻合口加固缝合安全可靠,可减少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可兵  陈建华  史冬森  郭志祥  吴伟 《安徽医学》2011,32(11):1862-1864
目的 探讨食管多源癌与上消化道重复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11例食管多源癌与上消化道重复癌经胃肠造影及胃镜检查后均行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检查,并行随访.结果 术前确诊9例,2例发生漏诊.未能手术切除1例,手术切除率90.9%( 10/11).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9例,1年生存9例,3年生存4例.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肺叶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 OT组);3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 VATS组),对2组患者病例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OT组,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OT组(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右胸前外侧及上腹两切口在食管中段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冬森 《安徽医药》2011,15(7):873-874
目的探讨经右胸前外侧、上腹正中两切口行食管癌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2月经两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切除中段食管癌41例的患者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无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右胸前外侧、上腹正中两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手术,手术时间短,手术切除率较高,腹部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肺隔离症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冬森  陈建华  蒋昌求 《安徽医学》2009,30(12):1436-1437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对4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手术切除,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肺隔离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112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切除并行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共清除898组淋巴结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率为24.1%,N2(包括N1+N2)淋巴结转移率30.4%。原发肺癌(T)分期T1、T2、T3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35.3%。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具有较多的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肿瘤部位及肺癌的病理学类型与淋巴结的转移无明显关系。外科治疗中应注意广泛清扫肺内、同侧纵隔淋巴结才有可能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