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1.
卢恒松 《江西医药》2007,42(10):915-916
目的 观察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1例(27眼),胬肉头部侵入角膜<2mm 7眼,2~3 mm 17眼,达瞳孔缘3眼.均采用显微镜下胬肉单纯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翼状胬肉27眼,术后随访中均未复发.结论 本手术取材容易,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卢恒松  马群  黄旭 《江西医药》2011,46(8):748-750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和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飞秒激光和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术近视患者151例(298只眼)的术后效果;其中飞秒激光LASIK近视矫正患者85例(169只眼),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近视矫正患者66例(129只眼)。所有近视患者术前近视度数在-3.0D到-10.0D之间,散光在-0.50D到-3.5D之间。分别对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飞秒激光组术前平均近视度数为-6.15±1.68D,机械板层刀组术前平均近视度数为-6.10±1.38D(P=0.5)。术后1周裸眼视力(UCVA),飞秒激光组为1.11±0.16,机械板层刀组为1.06±0.19(P〉0.05);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UCVA),飞秒激光组为1.11±0.17,机械板层刀组为1.07±0.19(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UCVA),飞秒激光组为1.10±0.17,其中裸眼视力〉1.0占92.3%(P〈0.05),机械板层刀组为1.05±0.18,其中裸眼视力〉1.0占88.2%。结论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术在矫正中高度近视时1个月内能得到与飞秒激光LASIK术同样的视力效果,1个月后飞秒激光LASIK效果优于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2015-12于我院行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1.00~-2.00D)的患者31例44眼,随访14.52±2.40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拱高、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情况。

结果: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有效指数为1.38±0.35,安全指数为1.42±0.30,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LogMAR)均优于术前(0.05±0.15 vs 1.48±0.29; 0.03±0.12 vs 0.18±0.15; 均P<0.05),前房深度低于术前(2.22±0.28mm vs 3.19±0.20mm,P<0.05),而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与术前无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总满意度为94%。

结论: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873例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效果。方法对经我院严格筛查适合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2873例(3256只眼),实施免费小切口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效果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追踪复查资料完整者2645例(2963只眼),术后1个月视力≥0.05者2905只眼,复明率98.04%;视力≥0.3者2217只眼,脱残率74.82%;植入人工晶体者2919只眼,植入率98.52%。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463只眼(15.63%);后囊膜破裂103只眼(3.48%);虹膜损伤42只眼(1.42%);迟发性葡萄膜炎21只眼(0.71%);术后高眼压117只眼(3.95%);后发性白内障38只眼(1.28%)。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感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我院白内障复明手术总体临床疗效显著,小切口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均是有效的复明手段。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3287例(3854只眼),术后共发生15例(15只眼)CBS,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随访了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11例诊断为术后早期CBS,4例为术后晚期CBS,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口直径均小于5 mm.除3例早期CBS未经干预症状自行消失,其中7例行Nd:YAG激光治疗,5例行前房及囊袋内冲洗后均恢复较好视力.讨论 前囊撕囊口直径过小,术中黏弹剂残留是术后早期CBS的两个易发因素,术后前房及囊袋内冲洗以及择期Nd:YAG激光前囊口或后囊切开均可以有效治疗术后CBS.  相似文献   
6.
卢恒松  马群  李琛 《江西医药》2011,46(5):450-451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角膜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正高、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飞秒激光制角膜瓣LASIK矫正近视的疗效,高度近视组为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6.00D,有45例,中、低度近视组为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6.00D,有34例。两组均在Visx S4 IR准分子激光设备行LASIK手术。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行视力、屈光和泪液相关检查。结果分析表明术后高度近视和中低度近视组UCVA≥术前BSCVA百分比两组比例接近,疗效均较好,随访显示术后3个月有较高的屈光稳定性,但术后3个月时两组均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结论应用飞秒激光制角膜瓣LASIK是矫正高、中、低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但对泪液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