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总结各种类型肛瘘诊治经验;方法:低位切开,高位部分切开 挂线术;结果:平均疗程19.9d,疗效满意;结论:分清肛瘘类型,合理选择术式,治愈的关键是准确找到内口。  相似文献   
2.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瘘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7月我科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10.5%),其中再次手术1例。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技术使低位直肠癌保肛率增加。手术时间缩短,吻合牢固、可靠。发生吻合口瘘原因复杂,充分术前准备、正确使用吻合器、保证吻合口血运良好、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4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EN)和对照组,EN组在手术后第1d开始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管输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常规补液。观察营养相关性指标、术后肠动力恢复、创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N组营养相关性指标及胃肠动力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可行的方法,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再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合理的再次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7年我院治疗的64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手术情况及再次手术前检查决定手术方式。结果:再次手术残癌率60.9%(39/64),其中原发部位残癌率45.3%(29/64);5年生存率81.3%(52/64),8年生存率67.2%(43/64)。结论:术中冰冻切片检查(FS)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不典型甲状腺癌的确诊和合理选择术式,以及对避免再次手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局限一侧腺叶的甲状腺癌,至少应行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切除,避免不规范手术如单纯肿瘤剜除术;对于术后复发患者,合理选择适当的再手术方式,可以提高生存率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欧阳卫东  卞守华 《河北医学》2006,12(10):967-969
目的:本文用紫杉醇与米托蒽醌联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从而评价其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紫杉醇与米托蒽醌联合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经治疗前后的临床追踪观察,有效率为74.31%。结论:推荐紫杉醇与米托蒽醌作为有效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胃癌根治术特别是肿瘤累及十二指肠时,其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尤为重要,预防和合理治疗残端瘘是提高胃癌疗效的一个环节。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6年12月行全胃切除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327例,其中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16例,发生率为48%,本文报告如下。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5~77岁,平均为52岁。胃窦癌累及十二指肠12例,胃体癌4例。其中手术缝合7例,残端闭合器闭合9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浆肌层包埋缝合。残端瘘3例发生在术后4天,13例发生在术后5~9天,即患者肠功能恢复并开始…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究脱氧核苷酸钠对结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结肠癌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奥沙利铂组(100μg·L-1)、脱氧核苷酸钠组(100μmol·L-1)、脱氧核苷酸钠低、中、高剂量(20,60,100μmol·L-1)+奥沙利铂(100μg·L-1)组。采用MTT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W620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W620细胞中IL-6、IL-8、Survivin 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SW620细胞中IL-6、IL-8、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脱氧核苷酸钠组SW620细胞增殖率、凋亡率、IL-6、IL-8、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沙利铂组和脱氧核苷酸钠+奥沙利铂各组SW620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脱氧核苷酸钠中、高剂量+奥沙利铂组SW620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奥沙利铂组和脱氧核苷酸钠低剂量+奥沙利铂组(P<0.05);奥沙利铂组和脱氧核苷酸钠+奥沙利铂组SW620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脱氧核苷酸钠中、高剂量+奥沙利铂组SW620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奥沙利铂组和脱氧核苷酸钠低剂量+奥沙利铂组(P<0.05);奥沙利铂组和脱氧核苷酸钠+奥沙利铂组SW620细胞中IL-6、IL-8、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脱氧核苷酸钠中、高剂量组SW620细胞中IL-6、IL-8、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奥沙利铂组和脱氧核苷酸钠低剂量+奥沙利铂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脱氧核苷酸钠可能通过下调结肠癌细胞中IL-6、IL-8、Survivin表达,增加结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