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胛—侧胸联合皮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36侧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肩胛—侧胸皮瓣的血管类型、分支和分布等.本文观察结果,83.3%可以肩胛下血管为蒂,带旋肩胛血管和胸背血管,形成肩胛—侧胸联合皮瓣.文中对皮瓣的设计、切取方法等有关的解剖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分别向红核和中脑中央灰质注入5%WGA-HRP,顺行追踪它们向下橄榄复合体(IOC)的投射。本文证明:1.两者都向同侧IOC投射,且在IOC内未见逆行标记细胞。2.红核投射至下橄榄主核的背侧板及内侧副橄榄核尾侧半的背端部;中央灰质则投射至内侧副橄榄核的全部、主核腹侧板及腹侧板与背侧板的腹端移行部。其中,中央灰质向内侧副橄榄核的投射及红核向主核背侧板的投射,标记终末异常密集,其他部分则较稀疏。3.本文所见标记区,与文献报道脊髓向IOC的投射区有一定重叠。与以往报道的红核及中央灰质向IOC的投射区相比,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34具成尸脊柱,对其中10具进行了CT扫描,解剖观测了腰骶段的后纵韧带,其宽度呈上宽下窄趋势,L_5以下均聚集成京,最后抵止于S_2背面.其厚度如纸,坚韧,表面光滑.与椎体后面不直接比着,留有不足1mm之间隙,与间盘附着紧密,不易剥离.有3例后纵韧带骨化者,与CT影对照相符,提示应与间盘后突及椎间盘脱落物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在51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到腓动脉发往腓肠神经的营养动脉,平均有2.7支。通过吻合腓动脉和腓静脉,可以设计成有血供的腓肠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5.
对10具腰骶椎退变尸体标本进行CT检查和解剖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椎间盘随椎体缘的骨增生而向椎体外缘不同程度的膨凸。CT图像上椎间盘膨出为不均匀膨出椎体外缘的软组织密度影。后纵韧带在腰,至骶.层面聚拢成一束.CT图像上可显示轻度后凸的软组织密度影。侧隐窝在退变情况下缩小,本组间陷窝狭窄均发生在上部.其下部不狭窄.不挤压神经根。CT确定侧隐窝狭窄应以侧隐窝的下部扫描切面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过四个年级500名学员局解教学改革,把过去只在课堂上讲大课,而后安排几次观察早已解剖好的标本的方法,改为由学员亲手按照层次解剖法解剖尸体。改革后的局解教学,启发了学员多种爱好,促进了智能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科研标本,使科室建设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经皮穿刺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外侧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 16例成人脊柱 (包括骨盆 )标本 ,对L5~S1间盘厚度、横径以及骨孔的上下径进行了观测。结果  (1)测得间盘靶区横径为 (8.0± 1.3)mm。 (2 )骨孔的上下径为 (8.8± 1.4)mm ,上部横径为 (8.3± 1.1)mm ,下部横径为 (4 .4± 0 .5 )mm。结论 这一解剖学测量结果对经皮穿刺L5~S1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外侧入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苯甲酸乙醇溶液保存尸体标本20年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苯甲酸乙醇溶液替代福尔马林,保存尸体标本20年,累计保存标本100具。保存时间,短者1年,长者5年,未见腐烂变质现象。改变了福尔马林溶液浸泡保存标本僵硬强直的缺点,保持了标本的原有弹性,基本上去除了福尔马林刺激气味,改善了教学环境。说明苯甲酸乙醇溶液是一种优于福尔马林的尸体标本保存液。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HRP逆行转运方法,观察了家兔颞肌神经传出传入神经元在中枢内的分布。标记细胞可见于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V_(mot))背侧部,且大多数集中于背内侧部。细胞为大、中、小型,以中、小型细胞为多,大细胞较少,胞体呈三角形,也见有梭形或椭园形,各例对侧V_(mot)均未见有标记细胞;标记细胞还见于同侧三叉神经半月节内,多数位于小节内,大节内也有散在的标记细胞,节内被标记的细胞炎似脊神经节细胞;同侧V_(mes)(三叉神经中脑核)尾侧端也见有标记细胞。V_(mes)的中枢突进入同侧的V_(mot)、三叉上核及三叉脊束的背内侧部。  相似文献   
10.
用31具成尸的腰骶段脊柱,观测了L_(3、4、5)神经根在侧隐窝内的走行,穿硬脊膜和椎间孔的位置及其对应关系。对其中10具整尸的下腰段椎间盘进行了CT扫描。本文提出对疑有侧隐窝狭窄之患者,应扫描相应椎骨的下份和椎间盘上份,参考数据为矢状径,6mm以上为正常,5~6mm为临界,5mm以下为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