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降压和逆转左室重构的药理机制.方法 雄性15周龄SHR 24只,随机分成SHR组、胰激肽原酶组、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取8只雄性同龄健康Wistar大鼠(WKY)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4 w后行颈动脉插管测量血压,抽血测血清NO含量,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行左室重量指数测定,心肌组织经VG染色作形态学观察及胶原测定,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切片内TGF-β1的表达.结果 SHR组收缩压(SBP)、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及TGF-β1的表达较WKY组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下降(P<0.05),应用胰激肽原酶后,NO含量明显上升,余各指标均显著性下降(P<0.05).除SBP外,胰激肽原酶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与卡托普利组无差异.结论 胰激肽原酶具有降低血压和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含量及抑制心室肌高表达的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迫切需要改善高血压病的防治。高血压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降压和逆转左室重构的药理机制。方法雄性15周龄SHR 24只,随机分成SHR组、胰激肽原酶组、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取8只雄性同龄健康W istar大鼠(WKY)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4 w后行颈动脉插管测量血压,抽血测血清NO含量,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行左室重量指数测定,心肌组织经VG染色作形态学观察及胶原测定,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切片内TGF-β1的表达。结果SHR组收缩压(SBP)、左心室重量指数(LV-M I)、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及TGF-β1的表达较WKY组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下降(P<0.05),应用胰激肽原酶后,NO含量明显上升,余各指标均显著性下降(P<0.05)。除SBP外,胰激肽原酶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与卡托普利组无差异。结论胰激肽原酶具有降低血压和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含量及抑制心室肌高表达的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血清真胰岛素、C肽、血糖的观察,探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R)与老年高血压的关系,以及替米沙坦干预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非肥胖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NHT组),15例肥胖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OHT组)及2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真胰岛素、C肽、血脂、血尿酸和IR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血压病患者予以替米沙坦(80 mg,1次/d口服)治疗,4 w后复查,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的3组患者年龄、性别、空腹血糖状况相匹配。OHT组和NHT组血清真胰岛素、C肽水平及IR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病患者经替米沙坦治疗后血压、真胰岛素、C肽水平及HOMA-IR和HOMA-islet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肥胖者,存在IR、高胰岛素血症及代偿性胰岛β细胞功能增高。替米沙坦除了具有强效降低血压的作用外,还具有改善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组织中脑钠肽(BNP)的表达,探讨其在心房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房颤发生、维持的作用,为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及心房结构重构的临床防治提供新靶点.方法 取32例风湿性心脏病行外科换瓣手术患者左心房组织,分为A组:永久性房颤组(permanent AF组)16例,B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组(paroxysmal or persistent AF组)10例,C组:窦性心律组(sinus rhythm组)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BNP在组织中的表达并计算其灰度值;心肌胶原染色采用VG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纤维化程度,并计算胶原容积积分(CVF).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BNP在左心房组织表达明显增多(P<0.05),BNP与CVF呈正相关.结论 BNP参与了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方法心内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同步进行。结果 40例患者中,左侧旁道24例,消融成功率100%;右侧旁道16例,消融成功率69%,未成功的5例患者中,His旁道3例,右后侧壁旁道1例,右中间隔旁道1例。总成功率88%。其中1例术中出现短暂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准确标测靶点图,是消融成功的前提。右侧旁道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其RFCA的成功率低于左侧。  相似文献   
7.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共入选房颤患者25例,房颤持续时间2h~7d。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n=13),胺碘酮组(n=12)。在心电、血压监护下前组患者于30min内静脉泵入伊布利特1mg,后组患者于30min内静脉泵入胺碘酮150mg。如未转复,则可于10min后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1.5h内房颤的转复率及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组(57%vs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给药后30min内伊布利特转复率达57%,胺碘酮的转复率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出现1例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并QT间期延长至520ms,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消失。胺碘酮组有4例出现低血压。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心肌血管及血管周围胶原的影响。方法雄性15周龄SHR 24只,随机分成SHR组、胰激肽原酶小剂量组(7.2 U.kg-1.d-1)、胰激肽原酶大剂量组(14.4 U.kg-1.d-1),每组8只。另取8只雄性15周龄W istar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胰激肽原酶腹腔注射,SHR组和正常血压对照组给予0.9%NaC l溶液腹腔注射(2 m l.kg-1.d-1)。实验4 w后行颈动脉插管测量各组收缩压(SBP),然后处死动物,测量各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 I),心肌组织经HE染色做形态学观察,经VG染色测定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结果SHR组的SBP、LVM I、CVF、PVCA均增高,与正常血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用药4 w后,胰激肽原酶组SBP、LVM I、CVF及PVCA均较SHR组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除SBP外的各项指标呈剂量依赖性的下降,胰激肽原酶大、小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具有降低SHR血压和逆转心肌血管及间质胶原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左卡尼汀组30例.对照组应用现代心衰标准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左卡尼汀组在心衰的标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2 g/d,连续静脉注射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NYHA)、脑钠尿肽(BNP) 浓度和6 min最大步行距离的变化及两组间的变化差异.结果 左卡尼汀组治疗前后心率减慢,NYHA分级改善,全血BNP浓度降低,6 min最大步行距离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左卡尼汀治疗后NYHA分级、BNP、6 min最大步行距离均有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标准化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能进一步提高CHF患者心功能、增加运动耐量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心肌纤维化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15周龄SHR 24只,随机分成SHR组、胰激肽原酶组和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取8只雄性15周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胰激肽原酶组腹腔注射(7.2 U•kg-1•d-1),卡托普利组灌胃给药(10 mg•kg-1•d-1),SHR组和正常血压对照组给0.9% NaCl溶液腹腔注射(2 mL•kg-1•d-1),各组均连续4周给药。实验4周后行颈动脉插管测量血压,然后处死动物,测量各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及血清NO含量。结果:SHR组SBP、LVMI、CVF、PVCA增高,血清NO含量下降,与正常血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用药4周后,胰激肽原酶组SBP、LVMI、CVF及PVCA均较SHR组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胰激肽原酶组NO含量明显升高且接近正常血压对照组水平;胰激肽原酶组除SBP外的各项指标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具有降低SHR血压和逆转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