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陈海涛  刘玉  刘绍正  王先锋 《安徽医药》2017,38(12):1533-1536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加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左旋布比卡因+咪达唑仑组(LM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咪达唑仑(50 μg/kg),左旋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组(LD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右美托咪定(1 μg/kg)。评估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镇痛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LM组和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M组相比,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L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能缩短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时间。相比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脂多糖诱发的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56只雄性SD大鼠(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肺损伤组(n=24)和肝素组(n=24)。肺损伤组和肝素组大鼠腹腔注射6 mg/kg脂多糖诱发急性肺损伤,同时肝素组腹腔注射低分子肝素(450 U/kg),两组分别于注射脂多糖后2、4、6 h 各处死8只,对照组于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 h后处死;分别采集血和相应组织;比较各组动脉血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丙二醛含量、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含量。结果: 肝素组动脉血气指标较肺损伤组明显改善(P<0.05);与肺损伤组相比,肝素组肺W/D、肺组织丙二醛和MPO含量,血清和BALF中TNF-α、IL-6浓度明显下降(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肺损伤组PT、APTT明显缩短(P<0.05),肝素组则明显延长(P<0.05)。结论: 对于脂多糖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减少细胞因子分泌、减轻系统炎症,可能与其抗凝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2~72岁,ASA分级I或II级,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组(n=20)和C组(n=20)。两组均于麻醉前左侧卧位超声引导下行右侧胸7平面椎旁神经阻滞并置管。麻醉苏醒后,D组给予0.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20 mL,C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毕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含舒芬太尼1.0μg/mL,地佐辛0.1 mg/mL,昂丹司琼16 mg,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作为补充镇痛并用于爆发性疼痛时的补救镇痛。术后入PACU持续监测有创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拔管后2,4,8,12 h的VAS及Ramsay评分,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8 h 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4,8,12 h A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D组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C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先锋  刘绍正 《重庆医学》2016,(13):1793-1796
目的 分析非阿片药物复合推管内麻醉在大肠癌手术中使用的可能性.方法 将75例各类(腔镜和开腹)大肠癌手术的患者分为阿片药物麻醉(A组)、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H组)、非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F组)3组.记录不同阶段的熵指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的VAS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采用ELISA测试血清干扰素-γ(INF-γ)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结果 3组患者麻醉时的熵指数、HR及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d后,H、F组患者的IFN-γ水平高于A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d后,A组患者的IL-6水平高于H、F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毕时,A组患者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H、F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样本分析结果,非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对大肠癌手术患者可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94例择期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组和阿芬太尼组,每组各47例.舒芬太尼组麻醉维持阶段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阿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T0)、术中5 min(T1)、拔管即刻(T2)和拔管后1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皮质醇(Cor);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T2时HR、MAP和血清Cor水平较T1时升高(P<0.05);阿芬太尼组T0~T3时HR无明显变化(P>0.05),T2时MAP、血清Cor水平较T1时升高(P<0.05);两组间T0~T3时HR、MAP、血清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阿芬太尼组不良反应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LC术中采用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和减轻手术应激方面效果相当,但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少更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对内毒素(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LPS组(B组)和LPS+ LMWH组(C组),每组12只.B、C组腹腔注射6 mg/kg LPS诱发ALI.C组腹腔注射低分子肝素100 U/kg,B组腹腔注入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6h后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肺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B、C组PaO2、pH值低于A组,C组与B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B、C组大鼠肺W/D、BALF总蛋白及肺组织MDA、MPO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C组与B组相比,肺W/D、BALF中蛋白及肺组织MDA、MPO水平明显下降(P<0.05).B、C组大鼠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1),而C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LMWH处理能够减轻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联合药物治疗老年重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病人的镇痛效果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PHN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及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1、4、8...  相似文献   
8.
陈海涛  刘玉  刘绍正  王先锋 《安徽医学》2017,38(12):1533-1536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加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左旋布比卡因+咪达唑仑组(LM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咪达唑仑(50μg/kg),左旋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组(LD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右美托咪定(1μg/kg).评估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镇痛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LM组和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M组相比,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L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能缩短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时间.相比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