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颈椎2-3融合的形态特点与内固定技术解剖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先天性颈椎2-3(C2-3)融合的形态特点,为外科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 17例先天性C2-3融合连续病例,经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C2-3结构,分析其形态特点,测量C2关节间部和C3椎弓根大小,评估螺钉置入的可行性.结果 典型的先天性C2-3融合的典型特征为椎体、椎板、棘突、关节突完全融合,而横突和椎弓根未融合;不完全的椎体、椎板、棘突和关节突融合可见于少数病例.本组17例,不适合3.5 mm螺钉置入者分别见于1例两侧C2关节间部狭窄;3例两侧C3椎弓根狭窄;4例一侧C2关切节间部狭窄;7例一侧C3椎弓根狭窄.结论 尽管先天性C2-3融合解剖形态与正常C2-3结构相异甚大,多数病例应用螺钉内固定技术仍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骨侵袭行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脑膜瘤不同的骨侵袭行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差异性,探讨VEGF在骨侵袭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脑膜瘤标本及受累骨质的病理类型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病理学对比观察。结果36例标本中有骨侵袭的23例,VEGF表达为强阳性者5例,阳性者17例,阴性者1例;13例无肿瘤骨侵袭标本中,VEGF表达为强阳性者1例,阳性者6例,阴性者6例。脑膜瘤骨侵袭与VEGF表达程度显著相关(P<0.05)。VEGF主要表达于脑膜瘤细胞的胞浆,在肿瘤向骨组织浸润最明显处表达最强。结论VEGF表达水平反映脑膜瘤对相邻骨质的侵袭能力;VEGF参与脑膜瘤骨病理改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脑内靶点破坏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随访李之邦汪海关刘策刚李炜戴荣权从1988年3月至1992年4月行立体定向脑内靶点破坏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18例,术后经4~8年随访并对远期疗效进行分析。手术是在局麻或气管插管全麻下施术,立体定向脑内靶点毁...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血管网状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颅内真性血管瘤,本文探讨后颅窝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后颅窝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35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30例,加重5例,死亡2例。结论:充分认识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正确运用手术处理原则和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诊断和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根管遗漏往往会引起残髓炎或根尖周病变。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因其细小、弯曲、根管口较为隐蔽,在临床上常造成根管遗漏,继而导致根管治疗的失败。因此,如何定位和疏通MB2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现报道1例上颌第一磨牙MB2遗漏的再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虚拟现实术前计划用于特发性面肌痉挛导微血管减压术的效果。方法收集33例做虚拟现实术前计划(计划组)和27例未做虚拟现实术前计划(对照组)的特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划组患者分别行脑血管CT和头颅MRI检查,影像数据输入Vitrea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面听神经复合体,判断责任血管和面神经的空间关系,在术前计划基础上进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比较2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责任血管均为小脑前下动脉,虚拟现实术前计划中面神经与责任血管空间关系清晰显示,责任血管判定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一致。计划组和对照组Cohen分级0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33例)比85.2%(23例)](P=0.036),手术疗效总体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33例)比85.2%(23例)](P=0.450)。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比11.1%(3例)](P=0.085)。结论虚拟现实术前计划有助于清晰直观地显示面神经与责任血管的空间关系,可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乌拉地尔降低脑温的效果. 方法 选取90名南沙巡防区战士,分成老战士组、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口服乌拉地尔片剂)3组,在湿热环境下20 min内跑步3000 m,测定跑步前后的体温,以反映脑温的变化. 结果跑步前3组战士之间的体温没有明显差别,跑步后3组战士之间的体温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新战士服药组上升幅度最小,新战士组升高幅度最大. 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中新、老战士出现的耐受和适应情况不同,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可以明显降低脑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汶川地震中极度应激状态与轻度颅脑创伤早期的相互影响.方法 于汶川地区地震灾后2~30d对地震中遭受轻度颅脑创伤的灾民20例(MTBI组)和同期灾区未遭受颅脑创伤的灾民20例(对照组)进行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检测,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偏执9个症状因子,共有90个题目,按5级评分.结果 MTBI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因子分数(分别为2.12±0.50、1.83±0.60、1.99±0.40、1.80±0.70、2.20±0.80)较对照组(分别为1.57±0.42、1.40±0.31、1.75±0.67、1.32±0.31、1.54±0.54)显著增高(P<0.05),精神病性、偏执因子分数(分别为1.72±0.30、1.70±0.50)较对照组(分别为1.63±0.53、1.67±0.49)虽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轻度颅脑创伤的地震灾民是发生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地震的心理应激与颅脑创伤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更加复杂且严重的临床症状,因此医务人员在处理此类轻度颅脑创伤患者时要高度重视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肿瘤部位、等级、患者年龄以及是否接受过正规化疗4个因素对胶质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胶质瘤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构建Cox回归模型,用Kapmeier-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运用Log-rank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生存分析。结果:肿瘤等级(RR=2.78)和是否接受过正规化疗(RR=0.25)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胶质瘤的恶性等级是决定其预后的主要因素,对胶质瘤患者进行正规化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额胼胝体-透明膈入路显微切除第三脑室并累及侧脑室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 选择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第三脑室并累及侧脑室肿瘤患者12例.采用经额胼胝体-透明膈入路行显微切除手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 该手术入路由生理间隙进入,显微镜下直视操作,术野暴露清晰且对周围结构损伤小,切除第三脑室及侧脑室内肿瘤较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