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经子宫动脉栓塞(UAE)联合清宫治疗后再次妊娠情况及初步分析。方法: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UAE联合清宫治疗101例CSP患者,其中有再次妊娠计划的25(24.8%)例。记录再次妊娠情况及再次妊娠距离联合治疗时间。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年龄以及术后月经量对再次妊娠的影响。结果:25例患者中16例(64%)成功妊娠,12例正常妊娠剖宫产分娩;2异位妊娠、1例无胎心患者行人工流产处理;1例再次CSP患者,采用UAE联合清宫终止妊娠。再次妊娠距离联合治疗平均间隔为19.5月(6~39月),治疗后第1、2、3和4年再次妊娠比例分别为31%、38%、25%和6%。术后月经量减少患者再次妊娠比例低于月经量正常患者(50.0%vs 88.9%,P=0.05)。结论:采用UAE联合清宫治疗CSP的患者可以再次成功妊娠,月经量减少患者再次妊娠概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UACE)联合刮宫术治疗瘢痕妊娠(CSP)的疗效及其远期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接受UACE联合刮宫术治疗的101例CSP患者,评价UACE预防刮宫时大出血等严重后果的作用,术后随访月经复潮时间、月经周期是否规律、行经时间及月经量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各因素对患者术后月经量的影响。结果 101例中,仅2例发生刮宫时大出血;UACE临床成功率98.02%(99/101)。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7.5个月(16.5~65.5个月),中位月经复潮时间1.5个月(0.5~3.0个月),月经周期规律,中位行经时间3天(1~5天)。60例术后月经量减少(包括1例闭经),41例术后月经量正常。术后月经量减少与月经量正常患者间年龄、术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刮宫术距UACE的间隔时间、刮宫术中清出组织重量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ACE栓塞材料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10,P=0.58)。结论 UACE联合刮宫术治疗CSP安全、有效,但存在术后月经量减少及闭经风险。  相似文献   
3.
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初步结果,为全面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1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材料采用Embosphere微球(40~120μm、100~300μm)及明胶海绵颗粒(350~560μm)。随访3~24个月,并分别于栓塞前及栓塞术后1、3和6个月复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1例栓塞技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双侧栓塞10例,单侧栓塞1例,随访6个月,9例临床症状术后1、3和6个月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为81.8%(9/11);1例患者出现严重栓塞并发症,表现为泌尿系感染、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结论大量文献及本组研究显示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在药物治疗无效、不适合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应注意把握适应证、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YFRA211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GFR突变检测的肺腺癌患者52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的水平,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肺腺癌患者中CEA、CA125、CYFRA211处于不同浓度梯度时,EGFR突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突变率随着CYFRA211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在CEA≤200 ng/ml的情况下,EGFR突变率随CEA水平升高而升高;当CEA>200 ng/ml或CA125>100 U/ml时,EGFR突变率降低。结论:肺腺癌患者中血清CEA、CA125、CYFRA21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EGFR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基于骨科损伤控制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84例创伤骨折患者,将其以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围术期间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来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进度、住院时间及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95.24%vs 76.1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9.52%vs33.33%),且P 0.05。结论在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加以干预,对提高其术后康复进度和改善患者预后、关节功能有积极影响,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5例硬肿症患儿的发病原因、治疗(包括复温、喂养、药物治疗)及死亡原因加以分析。结果 新生儿硬肿症与低体温、早产儿、窒息、感染有关。并发DIC、肺出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新生儿硬肿症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因此,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术后肺腺癌患者组织中TTF-1和SPA的蛋白表达对其复发的预测价值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Ⅰ~Ⅲ期肺腺癌患者11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TTF-1以及SPA的表达.结果 68例患者出现复发,TTF-1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中位DFS分别为41个月和9个月(P =0.013),中位OS分别为65.0和23.0个月(P=0.037),SPA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中位DFS分别为59.0个月和15.0个月(P=0.018),中位OS分别为68.0个月和35.0个月(P =0.058).结论 早期肺腺癌术后组织中TTF-1和SPA的表达是其复发的有效预测指标,TTF-1阳性表达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8.
刘瑞青 《求医问药》2014,(15):93-95
目的:探讨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进行循证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2.9%,对照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11.8%。观察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为97.88%,对服务流程的满意度为96.19%,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97.10%,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为94.15%,对服务流程的满意度为90.34%,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91.42%,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0.1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服务流程的满意度、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盆腔动脉栓塞术(PAE)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PPH)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估影响其临床成功率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需要做PAE手术的25例难治性PPH患者,分娩方式、出血的病因、详细的生化资料和治疗措施及临床结果都被记录下来,对影响临床结果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了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 结果临床成功率为92.00%(23/25),其余2例需要再次栓塞。产后出血控制成功率为96.00%(24/25),其余1例于二次PAE术后死于低血容量休克。长期随访的2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月经,其中4再次成功受孕。统计分析显示PPH后PAE术临床成功率与患者的分娩方式、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大量输血(超过10个单位的压积红细胞)有关。 结论PAE治疗PPH的最终临床成功率达96.00%,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合并DIC或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应用中的并发症类型、发病率、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护理人员如何防止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2007-10-2013-10间100例患儿在HSCT中使用CVC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出现186次导管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6次/1000 CVC-days。良性血液病导管并发症高于恶性血液病导管并发症(χ2=5.2,P=0.02)。CVC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7次/1000 CVCdays(11.8%,n=22),机械性损坏为0.07次/1000 CVC-days(0.5%,n=1);CVC感染发生率为11.9次/1000 CVC-days(81.2%,n=151),男患儿导管出口部位感染(CRI)发生率高于女患儿(χ2=6.42,P=0.01)。9根(7.9%)CVC导管发生感染导管被移除,70根(61.4%)导管治疗后被移除。经多变量分析,患有非血液疾病CVC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液疾病CVC并发症发生率(OR=2.66,CI=1.1-6.2)。男患儿CRI危险性几乎是女患儿的2.5倍(P=0.01,OR=2.68,CI=1.2-5.8)。结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CVC并发症并不断学习CVC的指导方针和实践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具有能够处理CVC各个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