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36例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全组 2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行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置管引流 3例 ,其中 1例复发 ,1例因衰竭死亡行外引流 6例 ,2例形成胰瘘 ,经二次手术治愈 ;行内引流术 2 2例 ,均治愈 ;行囊肿胰尾切除 3例 ,均治愈 ,无复发及癌变。提示胰腺假性囊肿绝大部分因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所致 ,早期可非手术治疗 ,除非出现囊肿感染、出血、破裂或不能耐受手术而行穿刺置管引流或外引流术 ,否则均应行内引流术。内引流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刘振明  刘永军 《农垦医学》1999,21(2):112-113
结肠脂肪瘤临床上较罕见,本文报道了1975年2月~1998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5例结肠脂肪瘤。此病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其原因除医师重视不够外,主要是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诊断率不高。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8~71岁,平均51,3岁。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6天到1年3例,l年2例。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有便血3例,大使习惯改变3例,出现不全性肠梗阻1例,2例体检时可价及腹部包块。3例术前行X线钡剂灌肠误诊为升结肠癌2例,肠套餐1例。亚例术前纤维结肠镜检查误诊为核结肠癌,病理活检报告为结肠粘膜炎性改变。1例…  相似文献   
3.
眼外伤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由于眼的位置暴露,眼外伤很常见。为研究眼外伤的发病情况,对泰安市中心医院眼科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眼外伤患者924例983只眼,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永军  梅浙川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63-2665
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均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Hp根除治疗的开展,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逐渐增加,这种耐药直接影响Hp的根除效果。因此,适时检测Hp对抗生素的耐药不仅有助于Hp耐药的流行病学调查,而且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根除方案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Hp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Hp对抗生素耐药的检测已经不再限于传统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就近年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Hp耐药检测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并获得1~2年随访的5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D odg′ts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其疗效。采用C型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方法。操作时应注意B aum ann角测定以预测提携角,调整固定。结果:55例中,疗效优40例,良14例,差1例,优良率为98%。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是近年来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新兴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准确、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患儿及家属易接受,且不受条件限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研究和评价泮托拉唑对比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立足医疗系统研究视角,构建决策树模型对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对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从平均成本效果比来看,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平均每单位效果的成本为33.36元,奥美拉唑为21.18元;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显示,泮托拉唑相对于奥美拉唑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31.14(ICER=131.14),增加单位治愈病例意愿支付金额小于131.14元时,最优方案为奥美拉唑,意愿支付金额大于131.14元时,最优方案为泮托拉唑。结论: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胃溃疡患者意愿支付金额高低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术后复发和转移预测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收治胃间质瘤患者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59岁(33~74岁),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内11例复发转移,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5.5岁.收集11例复发及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复发转移的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8年间49例胃间质瘤术后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7~89个月),11例出现复发或转移.此11例患者第一次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17(+)11例,CD34(+)10例,Vim(+)10例,SMA(+)4例,S-100(+)2例,未见DES和CK表达.局部复发2例,4例出现肝转移,2例肝转移合并腹腔转移,2例腹膜后转移,1例腹腔广泛转移.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5 cm,核分裂象≥5/50 HPF,术中肿瘤破裂及高危患者是胃间质瘤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 胃间质瘤高危患者及术中肿瘤破裂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大.术中完整切除肿瘤避免破裂及高危患者术后口服伊马替尼是预防复发和的重要方法.即使出现复发,转移也应积极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DC-CIK细胞生物治疗在抗肿瘤领域的市场现状与趋势;方法:应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其行业竞争情况;结果:目前国际知名的细胞治疗公司,未在中国成立合资或独资机构,本土企业中的中源、江苏普诺生等正在兴起;一些国外实力雄厚的医药公司开始有所投入,通过生物医学研发进入;目前并无其它替代品出现;技术和人才供方具有较强谈判能力;买方议价能力逐渐增强。结论:宏观方面,增加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创造国际间合作交流机会;鼓励科研创新和完善教育支撑;微观方面,立足国内肿瘤发病实际优化技术,营销带动研发;注重人才培养,树立品牌意识;以主流方式融入主流市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合肾上腺素抑制剂与单用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上检索氨氯地平联合沙坦类与普利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并同时辅以文献追踪法进行检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0专用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有977例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472例,对照组459例。纳入3篇氨氯地平联合普利类用药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合并 OR 值为 6.64(P<0.00001),95%的CI为[3.48,12.65];4篇氨氯地平联合沙坦类用药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合并OR值为3.81(P<0.0001),95%的CI为[2.04,7.13]。结论:与单一使用氨氯地平相比,氨氯地平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药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联合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显,居民的经济收入已然负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花费,因此,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应运而生;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患病率再创新高,全面多领域的健康管理理念已深入家庭乃至医疗行业.对健康管理及其信息化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健康管理及其信息化在医院、社区和网络媒体等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