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的92例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HFOV组(n=48,采取NHFOV治疗)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n=44,采取NCPAP治疗)。对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疗效,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徐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XZXY-LJ-20170328-006),并且与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性别、出生胎龄与体重及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入院日龄及分娩前24 h母亲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组间比较:NHFOV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45.8±6.5) mmHg(1 mmHg=0.133 kPa)及(40.8±4.7) mmHg,均显著低于NCPAP组的(49.3±5.7) mmHg及(44.2±5.2) mmHg;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比值(P/F)分别为(198.8±30.5) mmHg及(215.1±32.1) mmHg,均显著高于NCPAP组的(176.4±28.1) mmHg及(190.0±29.7) mmHg,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9、3.301、3.663、3.881,P=0.003、<0.001、<0.001、<0.001)。③2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均为:无创通气治疗后24 h的pH值及治疗后1、24 h的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治疗后24 h的P/F值高于治疗后1 h,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无创通气疗效比较:NHFOV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后,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及有创机械通气率(22.9%、6.3%),均显著低于NCPAP组(45.5%、20.5%),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19、4.084,P=0.022、0.043)。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时间、柠檬酸咖啡因使用率、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及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鼻损伤、肺气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Ⅲ~Ⅳ级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Ⅱ期)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以及患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NCPAP比较,NHFOV用于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能改善氧合、减少二氧化碳(CO2)潴留、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及PS使用,同时不增加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生物安全柜稳定性测试中的柜体抗变形测试是安全柜稳定性测试中的重要项目,但是标准中目前并没有对于柜体固定的方法给出明确规定。而在以往检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固定方式,而这些固定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检验结果的差异,用不适当的固定方法进行固定,造成检验结果的不理想,再更换固定方法,又严重影响我们的检验效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我们拟对五种固定方法进行比对,并确定出最优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2种无创通气呼吸支持治疗,对轻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初始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73例轻度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HHHFNC组(n=38)与NCPAP组(n=35),对其分别采取HHHFNC与NCPAP模式治疗。观察2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前及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如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则采用配对t检验。2组无创通气时间及中转机械通气治疗率、无创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别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本研究经过徐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XZXY-LJ-20161122-010),患儿家长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入组时日龄、母亲产前24 h至7 d糖皮质激素使用率、HHHFNC或NCPAP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HHHFNC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如pH值、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24 h 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值比较:t=2.090、2.945,P=0.040、0.004; PaO2比较:t=8.250、7.730,P均<0.001;PaCO2比较:t=9.677、P<0.001)。NCPAP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如pH值、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值比较:t=2.020、3.632,P=0.047、0.001;PaO2比较:t=10.380、10.797,P均<0.001;PaCO2比较:t=2.666、10.627,P=0.010、<0.001)。2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1 h、24 h的pH值、PaCO2、PaO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中转机械通气治疗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患儿鼻损伤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NCPAP组的17.1%(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25)。 结论HHHFNC与NCPAP对轻度NRDS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疗效相当,HHHFNC导致的鼻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NCPAP。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并且未根据轻度NRDS患儿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进一步分层分析,HHHFNC与NCPAP对轻度NRDS患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疗效,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收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已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准备撤机改为无创通气的88例RDS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RDS患儿均常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HFOV/HHHFNC组45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HFOV,nHFOV撤离后给予HHHFNC过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头罩吸氧组43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CPAP,nCPAP撤离后给予头罩吸氧过渡。观察2组有创通气撤机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min Apgar评分、分娩24 h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有创通气时间以及R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nHFOV/HHHFNC组有创通气撤机后1 h、24 h PaO2、PaCO2以及氧合指数(OI,OI=100×MAP×FiO2/PaO2)与nCPAP/头罩吸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nHFOV/HHHFNC组与nCPAP/头罩吸氧组有创通气撤机72 h内失败率[9%(4/45)比26%(11/43)]、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7%(3/45)比23%(10/43)]、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撤离失败率[4%(2/45)比21%(9/43)]、用氧时间[12.02(9.08-12.31)d比14.44(11.32-13.26)d]及鼻损伤发生率[4%(2/45)比2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2组首次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Ⅱ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HFOV/HHHFNC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RDS序贯撤机,较nCPAP/头罩吸氧,能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呼吸暂停及鼻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突触黏附分子NECL4对Ca~(2+)-CaMKII-CDC42信号通路和树突棘数量的影响。方法以Necl4全身性敲除小鼠为研究对象,对8周龄的Necl4野生(WT)及敲除(KO)小鼠脑组织进行高尔基染色,对大脑皮质第Ⅱ/Ⅲ层椎体神经元二级树突上树突棘密度进行统计。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实验对Ca~(2+)-CaMKII信号通路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包括CDC42、Rac1、RhoA、H-Ras、ERK等信号蛋白。结果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Necl4敲除小鼠大脑皮质第Ⅱ/Ⅲ层椎体神经元二级树突上树突棘数量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减少(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CaMKIIα(P0.05)及phospho-CaMKIIα(Thr286)(P0.05)在Necl4敲除小鼠中表达降低,CaMKIIα的下游信号分子CDC42的mRNA水平(P0.05)和蛋白水平(P0.05)在Necl4敲除小鼠中均表达降低。结论 NECL4通过Ca~(2+)-CaMKII-CDC42信号通路对小鼠大脑皮质树突棘数量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6.
王彦波  赵亮  李丽  孙中怡  张心  王云  刘枭  吴杰斌  周彬 《重庆医学》2023,(15):2335-2339
目的 分析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胎龄28~32周早产儿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呼吸支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9例胎龄28~32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接受NHFO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n=36)、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接受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n=41)和对照组(接受NCPAP治疗,n=32)。比较3组治疗效率指标(治疗时间、开始接受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二次气管插管率、呼吸暂停(AOP)发生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整体住院时间较NCPAP组和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 3组PO2、OI上升,PaCO2下降,且观察组PO2、OI最高,PaCO2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不完全型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 IKD)和完全型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 CKD)患儿的临床特点,为IKD患儿的早期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8月收治住院的97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67例CKD和30例IK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特征、实验室各项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有发热,但IKD组患儿发热时间长于CKD组患儿的发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3±2.29天vs 7.52±2.16天,t=6.227,P<0.05)。与CKD组比较,IKD组患儿口腔黏膜改变、眼结膜充血、肛周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四肢末梢改变的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最大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钠浓度、尿沉渣中白细胞计数各项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淋巴细胞计数(Lym)、白细胞介素(IL)-6、IL-10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早期筛查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53例感染患者,根据Sepsis-3将其分为脓毒症组(81例)和非脓毒症组(72例)。收集患者发病后2 h内的血清Lym、IL-6及IL-10等指标,分析脓毒症发生的影响因素,Lym、IL-6及IL-10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 脓毒症组Lym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低于非脓毒症组,年龄、IL-6、IL-10、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m、L%是脓毒症发生的保护因素(OR=0.141、0.798,P<0.05);IL-6、IL-10是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07、1.080,P<0.05)。Lym、IL-6及IL-10联合检测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ym、IL-6及IL-10同脓毒症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脓毒症的效果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膜的钙激活钾通道KCa3.1与吞噬功能的关系.方法 通过光镜下半定量观察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以及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FITC-tagged E.coli)等方法,研究正常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动,以及阻断KCa3.1通道后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的改变.结果 光镜检测结果显示,未受吞噬刺激因子激活的对照RAW264.7细胞对鸡红细胞有较弱的吞噬能力,其吞噬率为1.67%±0.29%;用KCa3.1通道选择性阻断剂TRAM-34(20nmol/L)处理RAW264.7细胞后,吞噬率增高至5.08%±0.3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单个RAW264.7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个数也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阻断KCa3.1通道后,RAW264.7细胞吞噬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KCa3.1通道的活动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有抑制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心肌细胞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亚型NMDA受体(NMDAR)表达、胞内钙水平以及活性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方法 分离新生(1~3天)大鼠心室肌细胞,心肌细胞与不同浓度葡萄糖(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mmol/L,高糖组葡萄糖浓度33mmol/L)共孵育24 ~ 72h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室肌细胞NMDAR1和NMDAR2B亚单位的表达水平,活细胞工作站检测胞内Ca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细胞相比,高浓度葡萄糖使心肌细胞的NMDAR2B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NMDAR1的表达则降低.经高糖处理的心肌细胞在收缩时胞内钙水平高于对照细胞,高糖处理使心肌细胞的ROS水平升高,而用MK-801选择性阻断NMDAR可明显降低由高糖所致的胞内ROS增高(与高糖组对比,P <0.05).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可上调乳鼠心肌细胞NMDAR2B及下调NMDAR1的表达,并增加细胞内Ca2+水平及ROS的生成,而阻断NMDAR可抑制ROS的生成.提示NMDAR可能参与糖尿病性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