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富然  高新谱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89-3290
1病例介绍患者男,36岁,于2004年6月27日外伤致多处骨折入住本院创伤科。体检:T37.6℃,P80次/分,R22次/分,BP85/65mmHg。实验室检查:血WBC6.2×109/L,Hb45g/L,PLT398×109/L,血型O,Rh(D)阳性,重度盆血。为补充血容量,提高血压,患者输用同型血RBC8U,血浆400ml,手术中输用RBC4U,血  相似文献   
2.
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输血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救治效果,甚至影响全院的医疗质量,搞好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输血科的自身水平,而且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有重要作用。由于本院近年来狠抓输血质量管理,因此从未发生过由于输血质量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下面就本院的输血工作质量管理谈几点体会。1加强组织管理医院成立了由院长、医务处、输血科及临床用血科室有关人员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业务副院长担任主任,对全院输血工作进行指导,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血液及血液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RhO(D)阴性冷冻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细胞的体外长期冷冻保存对解决稀有血型输血和自身输血有着重要价值 ,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各级医院已对受血者 Rh O( D)血型开展了普查 ,使得临床对 Rh O( D)阴性血液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4℃保存的血液有一定的效期 ,不能满足临床对Rh O( D)阴性血液的需求。笔者自 2 0 0 0年 1 2月起对 1 3例 Rh O( D)阴性患者进行了 31个单位 Rh O( D)阴性冷冻红细胞输注 ,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住院 Rh O( D)阴性需输血患者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2~ 71岁 ,平均年龄 45岁。其中手术病人 1 0例 ,血液病人 1例 ,…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0岁。因上消化道出血于2003年8月输血2000ml,2005年3月输血时出现配血不合,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抗-E及抗-Fya。经以下检查:①血型血清学检查:血型O、CCDee、Fy(a-b+),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患者血清与谱细胞及自身细胞在室温(22℃)盐水介质中不反应,在Polybrene及抗人球蛋白介质中与抗-E及抗-Fya抗原细胞均出现凝集。②血清与E抗原阳性Fya阴性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取患者血清2滴与E抗原阳性Fya阴性细胞1滴(O、ccDEE、Fy(a-b+)在37℃吸收30min,吸收后的血清与O、ccDEE、Fy(a-b+)细胞在盐水、抗人球蛋白及Polybrene介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0岁。因上消化道出血于2003年8月输血2000ml,2005年3月输血时出现配血不合,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抗-E及抗-Fy^a。经以下检查:①血型血清学检查:血型O、CCDee、Fy(a^-b^+),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患者血清与谱细胞及自身细胞在室温(22C)盐水介质中不反应,在Polybrene及抗人球蛋白介质中与抗-E及抗-Fya抗原细胞均出现凝集。  相似文献   
6.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使患者止血、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机制的缺陷或异常而引起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临床上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例比较少见。现将临床所遇到的6例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2~66岁。患者出现不同部位的出血症状,包括四肢皮肤淤斑、皮下血肿、牙龈出血、鼻出血、外科手术切口处或注射部位渗血不止,血尿等。无家族遗传史,但有过敏史或伴有不同的原发病。1.2实验室检查①出血时间正常;②血小板计数和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更换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血栓症状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分成两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以健康献血者做对照。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伴有血栓者的网织血小板(14.6±7.3)%,比无症状病例(4.3±2.4)%和健康对照(3.2±1.4)%显著增高(P<0.05);网织血小板(RP)在无血栓病例和健康对照中无差异。血栓病例的RP绝对值比无血栓病例显著升高[(175±35)×109/L,(47±13)×109/L]。ET病例接受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后,RP和网织血小板的绝对值(ARP)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ET病例血栓形成与RP和ARP均显著升高有关,适当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能使其降低。  相似文献   
8.
IgA型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交叉配血困难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疑难配血,其中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IgG类免疫球蛋白增高引起的偶有报道[1],笔者于1998年10月28日遇到1例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IgA类免疫球蛋白增高引起的配血困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受血者输血前梅毒抗体筛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富然  高新谱 《山东医药》2003,43(20):19-19
梅毒是一种性接触及经血液传染性疾病,目前在个别地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证实受血者在输血前感染梅毒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明确医患责任,输血前对患者进行梅毒抗体初筛试验很有必要。现将2000年8月~2001年11月我院梅毒抗体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自1985—2002年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76例颅内肿瘤继发癫痫病人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继发癫痫的方法及效果。结果:近期癫痫症状消除或服药可完全控制发作者337例,占89.63%;服药可减少发作50%者20例,占5.32%;服药可减少发作10%以上者3例,占0.79%;无改善者2例,占0.53%;手术死亡者14例,占3.72%。术后半年至16年随访到155名患者,其中发作停止不需服抗癫痫药物者108例,占69.68%;服抗癫痫药物可以完全控制发作者12例,占7.74%;服药可以减少发作50%以上者4例,占2.58%;服药可以减少发作10%以上者9例,占5.8%;无改善者1例,占0.65%;死亡者21名,占13.55%。结论:颅内肿瘤继发癫痫的手术治疗宜采用微侵袭的手术方法,只要颅内肿瘤切除彻底,绝大多数病人可以取得显著疗效。手术是治疗颅内肿瘤继发癫痫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