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6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依诺沙星浓度。采用Beckman 344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114型泵,160型固定波长254nm紫外检测器,Ultrasphere-ODS柱(250×4.6mm,5μm)。以0.025mol/L醋酸盐缓冲液(pH3.0):乙腈:二甲基甲酰胺:四丁基氢氧化铵=91∶4∶4∶1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检测器灵敏度置0.002aufs。样品血  相似文献   
2.
利福喷丁是新型长效抗结核抗生素,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它和典型的肝微粒体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均能显著诱导小鼠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的增生。由于这种作用常与肝微粒体酶诱导作用有关,故本文从形态学方面证实了利福喷丁和苯巴比妥对肝微粒体酶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福定和利福平对小鼠肝微粒体酶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福定和利福平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为了比较二者对肝微粒体酶的影响,我们考察了它们对小鼠体内安替比林血浆水平、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和肝脏重量的影响,测定了肝微粒体蛋白和细胞色素P-450含量及两种酶活性的改变,用凝胶电泳法比较了微粒体多肽组份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福平在这些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肝微粒体酶诱导作用,而利福定则否。这提示利福定可能在临床很少导致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喹诺酮类是近年迅速发展的一类合成抗菌药物。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药物萘啶酸(Nalidixic acid),以后又得到同系物如恶喹酸(Oxolinic acid)、吡哌酸(pipemidic acid)和噌(?)星(Cinoxacin)等。但由于其抗菌谱窄和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发展,使该类药物的应用受到了限制。20世纪80年代初期,喹诺酮类的结构改造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是一系列含氟衍生物,如氟哌酸(Norfloracin),氟啶酸(Enoxacin)、氟嗪酸(Ofloxacin)和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等的合成,受到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广泛注目。这些新的氟喹诺酮类不但抗菌  相似文献   
5.
<正> 利福喷丁(rifapentine,R773)是我国近年研制的新型长效利福霉素。国内外曾报道利福平在人体内能加速自身及其他若干种药物的代谢。作为同类衍生物,利福喷丁可能也具有肝微粒体酶诱导作用,本文报道了这方面的动物实验结果。 利福喷丁处理对小鼠肝重的影响 昆明小鼠?,体重18±SD2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两天ig一次1%甲基纤维素溶液(R773的溶剂)0.2ml/只;其余3组分别igR773 10,20和40mg/kg,隔日一次,共给药15d。结果各组小鼠的相对肝脏重量(肝重占体重的百分比)依次为:对照组4.8±SD0.4%;R77310mg/kg组5.5±0.4%;  相似文献   
6.
利福喷丁(R773,Rifapentine)是我国近年研制成功的长效利福霉素。作者曾经发现它对小鼠肝微粒体酶具有诱导作用,结果如下: 1.小鼠口服R773 5、10、20和40mg/kg,q2d×10d预处理,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分别缩短20%、24%、46%(P<0.05)和64%(P<0.01),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改良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肾移植患者环饱霉素A的全血浓度刘定勇,邹远高,梁茂植,余勤,秦永平,曾经泽临床药理研究所环抱霉素A(CyclosporineA,CsA)是由真菌代谢产生的免疫抑制剂,已广泛成功地用于器官移植术后的抗排异反应。近年来CsA的血药浓...  相似文献   
8.
依诺沙星对大鼠茶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国产依诺沙星( E N X)对大鼠血浆茶碱( T P)药动学的影响,给临床合理使用 E N X 提供实验依据。经灌胃给予大鼠单剂量 T P20m g/kg,同时给予 E N X (300m g/kg 及450m g/kg)3次,用 H P L C法测定给 T P后1、2、3、5、7、12、24小时的血浆 T P浓度。结果显示茶碱以一室药动学模型消除, E N X 使 T P浓度明显升高, T1/2 β延长, A U C增大,血浆清除率下降,具有剂量依赖性。由此表明国产 E N X 与 T P有明确的相互作用,合用时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移植术后病人口服环胞霉素A(CsA)的全血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yWG—C_(18)(300×4.6mm,10μm)分析柱(柱温65℃),甲醇:异丙醇:0.02%磷酸(68:20: 20)为流动相,环孢霉素D作内标,于215nm波长处检测。CsA的保留时间为5.40min,内标的保留时间为6.20min。  相似文献   
10.
采用“拍板技术”(Flap technique),自制超薄层(0.2mm)聚丙烯酰胺凝胶板.检测了九株Ceftazidime耐药细菌的β-内酰胺酶,并与标准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进行比较。除R27853具有两条酶带外,其余均为一条酶条。R1006,R8701,R884三种酶的等电点(pI)与标准酶D-31一致,pI为8.6;R222,R1029两种酶的pI与标准酶P99吻合,pI为8.0。同时,还发现了pI为8.2的R27853和pI为8.4的R471、R855、R875四种酶,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这一超薄层凝胶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省时,便于同步比较多个样品及实验结果更易保存等优点,可用作β-内酰胺酶的鉴定与分类,以及进行蛋白质成份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