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像素闪烁(PS)算法对体质量指数(BMI)≥ 25 kg/m2患者低剂量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9例接受腹部CT检查、BMI ≥ 25 kg/m2的患者,根据管电压分为A组(100 kVp,n=30)和B组(120 kVp,n=29)。根据不同重建算法和处理方式,将A组分为A1亚组(FBP)、A2亚组(FBP+PS)、A3亚组(50% ASiR-V)和A4亚组(50% ASiR-V+PS);将B组分为B1亚组(FBP)和B2亚组(50% ASiR-V)。测量2组肝右叶、右侧竖脊肌CT值及SD值,计算肝脏SNR、CNR及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评价2名观察者间所测数值的一致性。结果 2名观察者所测数据的一致性良好(ICC值均> 0.80)。A组各亚组间肝脏及竖脊肌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脏及竖脊肌SD值、肝脏SN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两两比较SDA4 < SDA2 < SDA3 < SDA1,SNRA4 > SNRA2 > SNRA3 > SNRA1;A1与A3亚组间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其余亚组间两两比较CNRA4 > CNRA2 > CNRA3或CNRA1P均< 0.001)。A2亚组肝脏SD值较B1亚组、A4亚组较B2亚组明显降低,SNR及CNR值明显增高(P均< 0.001)。A组CTDIvol明显低于B组(P均< 0.001)。结论 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PS算法可改善高BMI患者低剂量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小外径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方式对患有输尿管结石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输尿管结石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小外径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输尿管结石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外径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方式对患有输尿管结石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动态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动态CT扫描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COPD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呼、吸气末动态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以呼、吸气末肺野密度变化、像素指数(PI)值及面积变化率作为CT评价指标。观察上述指标在左、右侧肺,上、中、下肺区及前、后肺区的变化规律,并比较全肺法和局部感兴趣区(ROI)法对肺野密度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还比较以上CT分析参数值与肺功能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呼气末全肺平均CT值、呼-吸气末CT值差值、前一后肺区间的节段性差异及面积变化率均低于正常人。而PI值高于正常人。全肺法测量结果与局部ROI法有相关性。所有研究对象的各CT参数值与反映气流阻塞(FEV1、FEV1/FVC)及气体潴留(RV、RV/TLC)的肺功能参数均相关,且呼气末相关性大于吸气末。结论 COPD患者均有明显的气体潴留,以上动态CT扫描各分析参数与反映气流阻塞及气体潴留的相应肺功能参数均有良好相关性,因此可应用于COPD等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肺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ightRope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ightRope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2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1个月。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肩锁关节再次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评定疗效:A级23例,B级5例。结论 TightRope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魏强  刘静红  李智勇  刘义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97+100-97,10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孤立性肺结节性病变的优势,优化成像参数,评估不同MR序列临床应用价值,提高MR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检查中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CT检查为孤立性肺结节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除2例屏气不佳图像伪影大而失败外。其余38例均扫描成功。MRI诊断结果周围型肺癌21例、中央型肺癌4例、肺转移瘤7例、肺错构瘤3例、肺结核球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周围型肺癌22例,肺转移瘤6例,中央型肺癌4例,肺错构瘤4例,肺结核球2例。MRI诊断准确率为89.47%(34/38)。结论:MRI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可以极大提高肺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魏强  刘义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76+79-76,79
目的:探讨结肠三维成像扫描技术的最佳方式,优化图像后处理,为结肠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42例临床怀疑结肠占位的患者行CT结肠扫描。应用GE lightspeed 16层CT机,电压120kv,200~250mA(依据患者胖瘦而定),螺距1.375∶1;扫描范围从左侧隔下脾曲扫描至盆腔直肠结束。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仿真内镜及结肠平铺。结果:有41例患者获得了高质量结肠三维图像。其中32例结肠癌,6例结肠息肉,3例结肠正常,与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符合,并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结论:多层螺旋CT在良好的肠道准备条件下,依靠正确的扫描方案,强大的图像后处理系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结肠三维图像,患者耐受好易接受,已成为一种新的无创的结肠检查方法,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能谱成像鉴别诊断肺癌患者脊柱成骨性转移瘤与骨岛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胸部或腹部能谱CT平扫图像,选择直径在0.5~1.5 cm之间的局限性椎体内高密度灶作为研究对象,由综合影像做出成骨性转移瘤或骨岛的最终诊断。分别测量椎体内局限性高密度灶的140 kVp混合能量以及50~130 keV单能量成像的CT值和SD值,以及骨(水)和水(骨)密度。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骨岛与成骨性转移两组各测量结果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判断不同影像参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88个局限性高密度灶纳入研究(45个成骨性转移瘤,43个骨岛)。成骨性转移瘤的混合能量和单能量的CT值、SD值均低于骨岛(P均<0.05);成骨性转移瘤的水(骨)密度高于骨岛,骨(水)密度低于骨岛 (P均<0.05)。应用140 kVp及各单能量图像CT值鉴别诊断成骨性转移瘤与骨岛的ROC曲线分析显示,140 kVp图像的AUC最大、为0.741(临界CT值:734.24 HU),高keV单能量影像(110 keV,130 keV)SD值的AUC最大、均为0.873(临界SD值分别为:57.15 HU、53.71 HU),骨(水)密度、水(骨)密度的AUC均较大,分别为0.734、0.739(临界值分别为1433.30、93.99 mg/cm3)。结论 能谱CT对于鉴别成骨性转移瘤和骨岛有一定意义,高keV(110、130 keV)单能量图像上病变SD值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大小重建矩阵对CT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向PH-75体模中依次置入软组织棒(肝脏等价材料)及4、8、12 mgI/ml共3种浓度的碘棒;采用uCT 760对体模进行扫描,扫描矩阵512×512,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卷积核(B_SOFT_B,软组织)。将数据传输至uCT 760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保持扫描野与显示野一致,基于原始数据分别重建矩阵为512×512、768×768及1024×1024的3组图像;以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体模中软组织及碘棒的ROI,采用AK软件提取其7类共计107个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各特征变异系数(CV),评价特征稳定性:CV≤5%为非常稳定,5%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能谱CT宝石能谱成像技术(GSI)定量测定健康成年女性L2骨质钙含量,评估能谱CT对骨密度(BMD)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接受上腹部CT能谱GSI扫描的成年女性271名为研究组,均无手术、肿瘤病史及其他影响BMD的疾病,年龄18~89岁,按年龄分为<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及≥80岁组。将扫描信息传至GSI浏览器进行基物质成像分析。选L2椎体中间层面测量3个ROI的钙质含量,取均值。对照组:筛选213例患者行双能X线吸收法BMD仪(DEXA)测量,选择标准和年龄段分组同上,选取L2椎体后前位图,测量面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对研究组中各年龄组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对年龄与能谱钙(水)密度、各年龄段L2椎体平均钙(水)密度与DEXA的BMD均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与DEXA法测量结果具有相关性(r=0.835,P<0.05);30~39岁组BMD最高;≤39岁者年龄与钙(水)密度呈正相关,>40岁者年龄与钙(水)密度呈负相关。结论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可作为测量骨质中钙(水)密度的新方法,其测量结果与DEXA测量结果相一致,均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 CT 不同重建层厚对标准水模能谱成像的 CT 值、水(碘)浓度、SD 值的影响。方法使用 GE 公司单源双能 CT(Discovery CT 750 HD),选择辐射剂量相近(165~262.5 mAs)的8个扫描协议,对 GE 20 cm 直径的水模行 CT 能谱成像(GSI)扫描,管电压采用140 kVp 和80 kVp 瞬时切换,扫描视野 medium,螺距1.375,探测器宽度40 mm,每个协议采集6层5 mm 层厚图像(B 组),重建1.25 mm 层厚图像(A 组)。使用 AW4.5工作站,将面积约3000 mm2的圆形感兴趣区(ROI)置于水模的中心、3点、6点、9点、12点的位置进行测量,分别在70 keV 单能量图像上测量 A、B 2组的 CT 值和 SD 值,在水(碘)基图像上测量水(碘)浓度和 SD 值,分别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配对样本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 组及 B 组 CT 值和水(碘)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D 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 2组水(碘)浓度的 SD 值均小于 CT 值的 SD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建层厚的改变不会影响单源双能 CT GSI 扫描的 CT 值和水(碘)浓度,对 SD 值有影响。GSI 对物质浓度的测量及 CT 值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