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隶属于中医“心悸”“喘症”“水肿”“痰饮”等范畴,最近《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进一步提出了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它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咳嗽气喘、不能平卧、腹大胫肿、烦躁不安、小便短少,伴有恶寒肢冷、颜面发绀、舌淡胖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右室双腔心的解剖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14年6月手术治疗76例右室双腔心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低温、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根治手术.58例采用三尖瓣径路+右室流出道径路(A组),18例采用单纯三尖瓣径路或合并肺动脉径路(B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停机困难、大出血等情况发生.A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 h平均多巴胺用量、辅助通气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疏通术后收缩压差、主动脉阻断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组无一例死亡.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7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3年,平均4.26年.所有患者无死亡,心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熟练掌握右室双腔心的病理解剖、正确有效地疏通右心室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三尖瓣或右心室流出道均可解除右室双腔心梗阻,但三尖瓣径路可获得更好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55例PVSD患者,年龄6个月~43岁.PVSD直径2.0~6.0mm,均经胸骨中下1/3段2.0~4.0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VSD封堵术.51例采用食管超声,4例采用经胸壁超声.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55例患者均微创封堵成功.其中应用等边对称封堵器41枚,偏心封堵器14枚.随访1~3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绪论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VSD封堵术治疗PVSD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效控制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中局部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患者,采用瘤体血管片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造血管及吻合口,并与右心房房顶、右心耳部行吻合,建立与右心房间的交通,将人造血管及各吻合口渗血引流入右心房内。结果 7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患者中无需要再次开胸止血,出院前心脏超声检查局部均未发现左向右分流。患者停体外循环后平均止血关胸时间大为缩短[(47.65±33.45)min],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减少[(187.26±83.82)ml],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中,控制人造血管各吻合口局部渗血是个难题,采用瘤囊壁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工血管形成腔隙,与右心房内引流方法是控制出血的有效方法,可避免大量失血及长时间止血带来的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王纪源  葛圣林  冯俊波 《安徽医药》2015,19(9):1657-1660
目的:探索左西孟旦( LS)对实验用杂种犬体外循环( CPB)术后急性肺损伤( AL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用杂种犬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氧和冷血肺动脉灌注组(P组),LS静脉注射组(LSIV);含LS的氧和冷血肺动脉灌注组( LSP组),LS的剂量均为65 g· kg-1;检测各组肺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光镜及电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肺组织中MDA含量及SOD活性,与C组相比,LSP组、P组及LSIV组MDA含量明显降低,且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LSP组相比,LSIV组及P组MDA含量明显升高,且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P组和LSIV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犬动物实验模型,单纯肺动脉灌注、肺动脉灌注及静脉注射LS,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增高,对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剂巴马司他对体外循环犬肺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将16只幼犬随机分成两组,建立犬的体外循环模型;在体外循环术中,实验组肺动脉内灌注含巴马司他(30 mg/kg)的肺保护液,对照组灌注不含巴马司他的肺保护液。术后3 h处死犬,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两组犬的肺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肺组织中的iNOS。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肺组织再灌注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中iNOS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外源性MMP-9抑制剂巴马司他能减少犬肺组织中iNOS的表达,从而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抑制剂多西环素(Doxycycline)对体外循环(CPB)引起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杂种幼犬(体重10~1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对照组:CPB前后不采取任何肺保护措施;实验组:CPB术前3d每天饲料拌食多西环素(30mg/kg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MMP-9浓度;监测两组犬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计算术前和术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比色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BALF总蛋白。CPB后,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计算肺组织干湿重系数(W/D)。结果两组犬血浆MMP-9浓度随CPB时间延长而显著增高,CBP150min和270min时实验组血浆中MMP-9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9.45±5.29ng/mlvs.18.66±5.90ng/ml,t=3.664,P=0.005;16.63±2.90ng/mlvs.26.17±5.96ng/ml,t=5.216,P=0.001)。实验组MPO活性,BALF中总蛋白浓度,肺组织W/D,术后A-aDO2和RI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2,P=0.000;t=5.081,P=0.001;t=2.266,P=0.050;t=4.927,P=0.001;t=6.679,P=0.000)。肺组织病理和电子显微镜显示实验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多西环素通过抑制MMP-9的分泌,降低细胞基底膜的降解,减轻肺泡白细胞浸润和肺水肿,可起到对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列腺素E1(PGE1)和雾化吸入硝酸甘油(Neb—NTG)对先天性心脏病(CHD)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的效果。方法24例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分成2组,A组应用PGE1与Neb-NTG治疗,B组单独应用PGE1治疗,治疗14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左右心射血分数、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下降,左右心射血分数及动脉血氧分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联合应用组效果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PGE1与Neb—NTG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力,提高左右心的射血分数和动脉血氧分压,且效果优于单独应用PGE1。  相似文献   
9.
贾秀兰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贾老认为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疾,虚为心之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可累及脾、肾;实为寒凝、气滞、痰浊、血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经右心房切口、三尖瓣口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的经验。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21例右室双腔心、单纯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及法洛四联症患者[(14例右室双腔心、4例单纯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和3例法洛四联症,流出道压差为(52.56±17.31)mm Hg],经右心房切口、三尖瓣口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切除异常纤维环和增生肥厚肌束,疏通右心室流出道,对并发肺动脉瓣或瓣下狭窄的患者,再经肺动脉根部切口协助显露,同时矫正其他并发畸形。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心功能均恢复满意,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效果满意,压差<20 mm Hg,7例术后有轻度收缩期杂音。术后随访至6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体力活动完全恢复;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明显右心室流出道室壁肥厚增生和再梗阻,右心室流出道压差进一步缩小或消失。结论经右心房切口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适用于右室双腔心、单纯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及部分法洛四联症患者,可避免直接切开右室壁引起的心肌、冠状动脉损伤,减轻了术后瘢痕纤维增生,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