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小儿哮喘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是小儿常见病,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特异反应性体质有相关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可用来测定患儿对多种过敏原的敏感性。为了解该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于1998年10月~2000年6月对儿科门诊的184名患儿分5个组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R)脱敏治疗的效果,探讨影响变应性鼻炎脱敏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85例AR患者通过皮肤试验,选择敏感变应原浸液,按递增剂量进行常规皮下脱敏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得分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选择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伴慢性鼻窦炎、伴哮喘、脱敏治疗时间、皮试反应等8个影响变应性鼻炎脱敏治疗效果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查影响脱敏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总有效率74.6%,其中显效22.9%,有效51.7%。影响脱敏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治疗时间,即时间越长,效果越好(P〈0.01);其次是年龄因素,年龄越小,效果越好(P〈0.05);伴慢性鼻窦炎和伴哮喘也可能影响脱敏治疗效果(P值分别为0.072和0.069)。结论变应性鼻炎脱敏治疗是有效的,脱敏治疗时间越长、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男,8岁。低热、咳嗽17天,气急、心慌10天。在当地发现右胸腔积液及颈淋巴结肿大,予抗炎抗结核治疗无好转、继之出现心包积液而转入我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否认有结核病史及接触史,平素体质较弱。父母系二代表亲。体检:T36.5℃,R48次/分,P120次/分,BP12/9kpa。不能平卧,眼睑及面部浮肿,颈两侧扪及多个直径1.5~2cm淋巴结,质中,无压痛,相互融合,颈静脉显露。左肺正常,右胸腔积液体征,左心界在左乳线外2cm,心音低钝不明  相似文献   
4.
倪陈  杜信 《工企医刊》1996,9(4):7-9
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表现。我们自1988年元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155例,总结时按1394年5月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重新审定,有心律失常表现的共  相似文献   
5.
儿童哮喘发作期症状为咳嗽、喘息、胸闷,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临床上常首选β_2-受体激动剂来控制哮喘这些症状。但既往所用的这类药或为短效制剂,不利于夜间症状的控制,或因副作用而影响了临床的使用。班布特罗为第一个仅需1d给药1次的口服的β_2-受体激动剂。为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我们于1999年2月至6月应用班布特罗治疗60例哮喘发作期儿童,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1999年2月至6月来我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峰流速仪在5岁以下儿童轻中度哮喘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将50例3~5岁诊断为轻中度哮喘患儿按照指南制定的诊疗标准进行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或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3个月,治疗过程中用呼气峰流速仪监测患儿病情的变化,观察治疗后患儿呼气峰流速值与临床控制情况的变化,探讨峰流速仪在5周岁以下儿童轻、中度持续性哮喘临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儿日间症状、活动受限程度、夜间症状/憋醒、缓解药物治疗情况均有所好转,同时呼气峰流速值(PEF)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气峰流速仪为3~5岁哮喘儿童疾病的监测提供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支气管狭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3个月,因咳喘2d入院。2d前因受凉出现咳喘及呼吸急促,小发热,吃奶差,在我院门诊子“头孢硫咪,炎琥宁”输注2d症状不缓解,门诊拟诊“婴幼儿哮喘”,遂收住院。否认家族哮喘病史。患儿系G1P1,足月剖宫产娩出,无窒息,生后即哭。生后40d及2个月龄时因咳喘伴喉中痰鸣拟诊为肺炎在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的治疗中各方案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05名5周岁以下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抗白三烯(LTRA)、吸入激素(ICS)治疗并监测呼气峰流速(PEF).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比较各治疗方案控制等级、PEF及肺功能(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改善情况;1个月后,将LTRA组未达到控制的患儿升级至ICS继续治疗1个月,将ICS组未达到控制的患儿升级至ICS+LTRA继续治疗1个月.经过第2个月的治疗后各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控制等级情况并将未控制患儿再次升级治疗(按照上述方法 )1个月并再次比较各组控制水平.结果经过第1个月的治疗,CS组控制等级和PEF改善情况优于LT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第2、3个月的治疗,升级治疗后的患儿得到控制.结论 对于5周岁以下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ICS疗效优于单一LTRA;单一LTRA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ICS疗效欠佳时可加用LTRA.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影响,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1例,痊愈后随机分成3组:氟替卡松组28例,给予氟替卡松125ug,吸入,早晚各一次,1个月后改为1吸,每晚一次,共3个月;顺尔宁组24例,予顺尔宁4mg每晚一次,口服3个月;对照组49例,不给干预措施。对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出现喘息的人数,喘息次数,以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氟替卡松组和孟鲁司特组患儿喘息人数,喘息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就每月治疗费用来看,氟替卡松组明显低于后两组(P〈0.01),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均能显著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发生率,并能显著减少喘息患儿的喘息次数。两种措施对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喘息有一定的预防疗效。氟替卡松价格低廉;孟鲁司特使用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根本治疗是抗炎治疗,只有通过抗炎治疗,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才能达到控制和长期预防哮喘的目标。随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的广泛推广应用,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已成为当前治疗哮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