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剑伟  倪泽  高下  戴艳红 《江苏医药》2012,38(6):712-714
目的分析宿迁市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宿迁市区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42d后复查;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损失诊断。结果 2010年宿迁市区共出生新生儿14 000例,初筛9790例,初筛率69.93%。初筛通过9250例,初筛通过率94.48%;复筛516例,复筛率95.56%;复筛通过452例,复筛通过率87.60%。最终13例确诊为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1.33‰。结论宿迁市区新生儿初筛率明显偏低,有必要尽快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听力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治疗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患者共68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予以行鼻腔粘连分离术。对照组采用剪切后双极电凝法,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鼻腔粘连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77±0.94 mL显著高于观察组出血量0.72±0.32 mL(t=12.005,P=0.000)。对照组手术时间6.56±1.29 min显著高于观察组手术时间5.82±0.82 min(t=2.801,P=0.007)。对照组复发率23.5%显著高于观察组复发率5.9%(χ2=4.221 P=0.040)。结论低温等离子治疗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出血少、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的特点。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咽旁间隙神经鞘瘤患者14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根据CT和MRI判断肿瘤与扁桃体包膜距离关系及肿瘤主体位置考虑手术径路,与扁桃体包膜距离≤1cm、肿瘤主体突入到口内者行经口内径路,与扁桃体包膜距离1cm、瘤体主体突向外侧者经颈外径路,手术径路与肿瘤大小关系不大。经口内径路4例,颈外径路1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顺利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颈部CT、MRI及DSA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良好手段,手术径路取决于肿瘤与扁桃体包膜的距离及肿瘤主体位置,无论采取何种径路,均无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腺样体刮匙与电动吸割联合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由鼻腔伸入耳内镜,在显像系统监视下由口咽放入腺样体刮匙,将刮匙紧贴腺样体的顶后壁,稍用力将腺样体刮除,刮除大部分腺样体组织后,未刮除的剩余部分用反向切割器经口咽导入鼻咽部予以切除,用纱布球按压止血。结果单纯腺样体切除手术时间10~15 min,平均12.5 min;同时行扁桃体剥离切除术者手术时间35~50 min,平均43 min。46例随访1~6个月,平均2个月,术后无复发、继发性出血,无一例出现术后鼻腔粘连。结论耳内镜直视下腺样体刮匙与电动吸割联合治疗腺样体肥大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鼻及鼻窦内转移性肿瘤较少见,多起源于肾癌,亦可见在肾切除术很长时间甚至几十年后转移[1],双侧鼻息肉伴上颌窦内肾透明细胞癌转移尤其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双侧鼻息肉伴上颌窦内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黏膜白细胞介素17(IL-17)、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21例CR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组织IL-17、EOS。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术前不同嗅觉功能障碍程度患者的鼻黏膜IL-17、EOS表达,采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S患者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鼻黏膜IL-17、EOS对CRS患者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嗅觉功能轻度障碍组IL-17、EOS表达低于嗅觉功能中、重度障碍组(P <0.05),嗅觉功能中度障碍组IL-17、EOS低于嗅觉功能重度障碍组(P <0.05)。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鼻窦CT评分[O^R=3.857(95% CI:1.587,9.375)]、Lund-Kennedy评分[O^R=3.827(95% CI:1.575,9.300)]、IL-17[O^R=3.367(95% CI:1.385,8.183)]、EOS[O^R=3.680(95% CI:1.514,8.944)]是CRS患者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鼻黏膜IL-17、EOS及两者联合预测CRS患者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敏感性分别为78.26%、73.91%和73.91%,特异性分别为74.79%、79.83%和89.92%,AUC分别为0.754、0.772和0.879。结论 鼻黏膜IL-17、EOS表达与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有关,两者联合预测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庄汉  张剑伟  庄晓玲  倪泽 《河北医学》2016,(11):1765-1767
目的:评价桉柠蒎肠溶胶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3)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64)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桉柠蒎肠溶胶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桉柠蒎肠溶胶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方便,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颅咽管瘤好发于鞍区,鞍上多见,少数在鞍内,或者鞍内、鞍上同时发生,也可偶见于鞍下鼻咽部、第三脑室内等,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蝶鞍区以外部位颅咽管瘤的报道,如鼻咽部[1],蝶窦、筛窦[2],额窦、筛窦[3]等,颅咽管瘤向蝶鞍下生长临床上非常少见,异位于蝶窦的颅咽管瘤极为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颅外颅咽管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鼻及鼻窦内转移性肿瘤较少见,多起源于肾癌,亦可见在肾切除术很长时间甚至几十年后转移[1],双侧鼻息肉伴上颌窦内肾透明细胞癌转移尤其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双侧鼻息肉伴上颌窦内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鼻塞流涕20余年伴上腭部不适2个月"于2013年8月22日收入我院耳鼻喉科。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鼻鼻塞,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制金属圆棒与双极电凝在鼻中隔矫正术中腭大动脉出血止血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患者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圆棒砸平上颌骨棘突腭大动脉处,B组(30例)采用双极电凝止血上颌骨棘突腭大动脉处。比较两组腭大动脉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两组因腭大动脉出血形成血肿的例数。 结果 A组患者止血时间为(1.93±0.94)min;B组止血时间为(5.96±1.62)min。A组出血量为(25.5±10.5)mL, B组为(72.0±17.6)mL。 A组未出现血肿,B组血肿3例。 结论 自制金属圆棒砸平鼻中隔上颌骨鼻棘腭大动脉处止血时间较双极电凝组少,出血量少,术后腭大动脉继发性出血少,经济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