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患儿,男,7岁,主因左髋部被汽车压伤6h入院。查体:患儿缺血貌,血压90/40mmHg,脉搏150次/min,呼吸34次/min。左髋部及左大腿部肿胀,前侧波动、足背动脉博动好,足趾可屈伸、感觉良好。X线片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移位(见图1),给予抗休克、补液治疗,左大腿股骨髁上牵引,大腿前侧抽出血性液120mL,加压包扎。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左大腿皮肤潜行剥脱,创伤失血性休克。入院1周,大腿前侧有15cm×10cm皮肤变硬发黑。第8天在全麻下行手术,选择大腿及髋部外侧正常皮肤为进针点,经皮固定,先行股骨颈部及股骨粗隆下2枚骨圆针贯穿固定,在C型臂X线机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并获得1~2年随访的5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D odg′ts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其疗效。采用C型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方法。操作时应注意B aum ann角测定以预测提携角,调整固定。结果:55例中,疗效优40例,良14例,差1例,优良率为98%。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是近年来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新兴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准确、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患儿及家属易接受,且不受条件限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式引流术(VSD)在四肢创伤合并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四肢创伤并骨外露或皮肤软组织大面积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进行骨折内或外固定,彻底清创、植皮缝合等处理后分别给予传统常规治疗和VSD治疗,并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8.7±6.5)d、植皮所需平均时间(12.3±2.5)d、植皮成活率(96.9%)、创面愈合率(96.9%)和感染率(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8.5±5.7)d、(7.4±1.2)d、75.0%、71.8%、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并皮肤软组织大面积损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其临床效果较好,且具有即时清除创面、改善创面局部微循环、加快促进创面愈合等优点,是治疗四肢创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FNA-Ⅱ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4例不同分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型29例,Ⅱ型22例,Ⅲ型23例)采用PFNA-Ⅱ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74例病例均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平均20个月。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分别对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4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优(90~100分)37例,良(80~89分)30例,中(70~79分)5例,差(小于70分)2例。结论:PFNA-Ⅱ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介绍一种空心加压螺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透视方法.方法 21 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均在普通手术床及C 臂电视X 线机监视定位下施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1 d 及30 d 后X 线片复查,未出现空心螺钉穿出股骨颈外的状况,均显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结论 用此法定位能显示正确的患髋正侧位X 线影像,保证空心螺钉能准确地固定入股骨颈内.  相似文献   
7.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虽然较低,但青壮年(18~45岁)骨质较为致密,造成骨折的暴力必然很大,损伤更为严重。因此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有明显的不同,治疗也有很大的差异。1994年7月-2002年12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加缝匠肌蒂骨瓣开槽植入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组织瓣移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0月采用组织瓣移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84例,创面处理,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临床应用8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组织瓣移位是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老年心肺功能差,体质弱及合并糖尿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局麻下经皮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按黄公怡关节功能标准疗效评定,优15例,良25例,差0例。结论该方法具有适应证广,对患者损伤小,治疗时间短,恢复快,愈合率高,病残率低,住院时间短,社会效益好的特点,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4例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外固定组和常规组患者各32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则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外固定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等指标水平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外固定组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骨折治疗方面有显著疗效,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必须在创伤外科的工作实践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