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黄素对II相酶GST及NQO酶活性的诱导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姜黄素对II相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NADP(H)醌氧化还原酶(NQO)活性的影响及其诱导机制。用光谱法检测细胞GST酶和NQO酶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rf2在胞浆与胞核的分布;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EMSA)检测Nrf2与II相酶基因抗氧化反应序列(ARE)结合活性。不同浓度的姜黄素(10~30 μmol·L-1)刺激结肠腺癌HT-29细胞后,能显著诱导GST酶及NQO酶活性的增加,同时能迅速提高细胞内GSH的含量;蛋白印迹和凝胶电泳迁移率结果显示,姜黄素诱导细胞核内转录因子Nrf2积聚,Nrf2-ARE的结合活性增加。姜黄素诱导的II相酶GST酶及NQO酶活性增加与促进转录因子Nrf2由胞浆向胞核发生转位分布和增强Nrf2-ARE结合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方法:以PLA为成膜材料,采用改良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微球并优化制备工艺;对载药微球进行表征;超声介导下进行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试验。结果:微球粒径在1~7μm,大小均一;羟基喜树碱浓度在10mg.mL-1下,载药微球包封率为62.2%,载药量为1.69%;药物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PLA为成膜材料可制得具有较高包封率的羟基喜树碱微球,有望实现降低羟基喜树碱给药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靶向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制剂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已广为人知,它是目前世界各国的主要疾病之一。伴随者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糖尿病将成为21世纪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始于1922年,至今仍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口服药物不能维持适宜的血糖水平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壳聚糖纳米粒(MMC—CS-NPs)对H22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小鼠H22肝癌细胞实体瘤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荷瘤动物的生长情况,并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组织病理学切片行HE染色以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MMC-CS-NPs对小鼠的H22实体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2.23%、66.93%、80.9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各剂量组对肿瘤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肿瘤细胞大量变性坏死。结论MMC-CS-NPs具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作用,与丝裂霉素针剂相比其抑瘤率更高,且与剂量有关,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更为持久。  相似文献   
5.
陈娟  胡权  侯振清  张其清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8):1400-1403
 目的 制备粒径相对可控的壳聚糖纳米粒,探索其在药物缓释体系中的应用。方法 以多聚磷酸钠为离子诱导剂、戊二醛为化学交联剂,通过离子诱导结合化学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在1-乙基-(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作用下,分别进行丝裂霉素载药以及聚乙二醇(PEG),叶酸修饰;另外,对载药纳米粒子进行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释药实验;对PEG,叶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罗丹明B荧光标记后,进行激光共聚焦以及活体成像实验。结果 离子诱导交联法可以获得粒径范围在200~500 nm的壳聚糖纳米粒;丝裂霉素载药量可以达到25%,包封率为50%,体外释药呈现突释和缓释双相特征,并且随着pH的升高释药明显加快;未经修饰的、叶酸修饰的以及PEG和叶酸修饰的纳米粒都能有效的进入Hela细胞,而单独PEG修饰的却很少进入细胞内;叶酸修饰的纳米粒有明显的靶向作用,PEG修饰的纳米粒可以明显延长实验裸鼠血液中循环时间。结论 采用离子诱导结合化学交联法可以获得粒径可控、稳定、适合于主动靶向给药的壳聚糖纳米粒。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牛肾氨基酰化酶拆分法制备D—丙氨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中空纤维固定化牛肾氨基酰化酶拆分DL-Ala制备D-Ala及反应的各种优化条件和固定化酶的动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反应的最适pH为7.0,最反应温度为30 ̄35℃;固定化酶拆分反应的酶量选择为5mg/ml,时空体积SV=1.0,在pH7.0,30℃条件下的全拆分底物浓度为0.1ml/L。固定化酶常温1周内拆分率稳定,但对热不稳定,40℃条件下放置30min活力下降30%。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利用微孔膜乳化法制备载抗癌药10-羟基喜树碱(IqCPT)缓释微球的可行性。方法 以HCPT为模型药物,聚乳酸(PEA)为载体,以膜乳化法制备载药微球,并研究制剂的表面形态、载药率、包封率和缓释效果等性质。结果 膜乳化法制备的载HCPT聚乳酸微球,粒径可控制在1-10μm之间。表面圆整,稳定性、单分散性良好,载药率和包封率最高分别可达32.7%和81.7%,24h体外累积释放量为17.3%。结论 膜乳化法制备的载HCPT微球制剂均匀分散,具有明显缓释效果,是制备缓释微球制剂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植入式丝裂霉素(mitomycin C-loaded collagen,MMC)控释膜剂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方法:将0.06、0.12、0.18mg三种不同剂量的MMC控释膜剂植入荷人肝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内,并与用相同剂量的瘤内注射、腹腔注射及对照组比较,观察其抑瘤作用。结果:0.18mgMMC瘤内植入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及0.06mgMMC瘤内植入组(P〈0.05);0.18mgMMC控释膜剂瘤内植入组抑瘤率也明显高于0.18mgMMC腹腔注射组(P〈0.01)。结论:植入式MMC控释膜剂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新剂型。  相似文献   
9.
改良透析法制备MePEG-PLGA-羟基喜树碱共聚物纳米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以聚合物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MePEG-PLGA)为载体,羟基喜树碱(hydroxy camptothecin, HCPT)为模型药物,采用改良的透析法优化制备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羟基喜树碱共聚物纳米粒(MePEG-PLGA-HCPT-NPs),并进行表征。方法 以粒径和载药量为指标,考察各影响因素优化制备工艺。并进行外观、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结果 优化制备条件:丙酮作为溶剂,透析温度为25 ℃,透析初始含水量为1%,透析外水相pH=4.0,聚合物浓度为3 mg·mL-1,载体中的PEG含量为15%,载体中的乳酸含量为100%,HCPT与MePEG-PLGA投料质量比为1∶5。优化制备的MePEG-PLGA-HCPT-NPs为实心球形壳核结构,表面圆滑,粒径分布均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120.1±2.4)nm,多分散系数为0.057±0.021,Zeta电位为(-31.2±0.98)mV,载药量为7.42%,包封率为44.5%。结论 改良透析法适合MePEG-PLGA-HCPT-NPs的制备,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微泡的制备及超声辐照下对肝脏肿瘤细胞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DMSO溶解HCPT,使HCPT大部分以内酯环闭环形式存在,应用改良的乳化一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微泡。结果以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微泡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1.69%和62.2%;超声介导下载药微泡5d累积释药量接近80%。结论通过改变栽药方式,可以制备出抗肝脏肿瘤活性更高的药物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