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呼吸危重症监护(RICU)患者下呼吸道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RICU收治的528例患者,统计发生下呼吸道MDRO感染患者和未发生下呼吸道MDRO感染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MDRO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生下呼吸道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下呼吸道MDRO感染的患者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28例呼吸危重症监护患者共发生下呼吸道MDRO感染48例,感染率9.09%;29例患者为单一MDRO感染,19例患者为混合MDRO感染;MRSA对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相对敏感,MDR/PDR-PA对头孢类、青霉素类较为敏感,对氟喹诺酮类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高,NDM-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耐药性高,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较为敏感;原发疾病、入住RICU>2周、年龄>65岁、免疫功能低下、更换抗菌药物次数>3次、多人病房为RICU患者并发下呼吸道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尽可能采用多种快速病原菌分析手段,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降低抗菌药物更换频次,提高RICU患者治疗的针对性,严格执行各项预防感染措施,避免病原菌产生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凝血酶雾化吸入和阿托品对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疗效。方法 80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平均每组40人。第一组给予凝血酶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第二组给予阿托品进行治疗。观察两药的疗效。观察期共1年。结果凝血酶雾化吸入和阿托品对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疗效相比,凝血酶雾化吸入优于阿托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2,P<0.05)。结论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通过使用凝血酶雾化吸入对支气管扩张咯血进行治疗,能够更加有利于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康复,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33例青少年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青少年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年间收治的33例青少年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3-25岁,平均年龄10岁。误诊为肝硬化19例,慢性肝炎1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结论 肝豆核变性在青少年以肝损害多见或以此为首发症状,与一般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相比无特异性。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是诊断思路不全面,对此病认识不足,病史及检查收集不仔细,或基层医院缺乏相应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呼吸机治疗的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治疗组,同期选取未采用呼吸机治疗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经鼻(面)罩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脾胃气虚和元气不足会导致阴火内生,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并拟定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文章对何为"阴火"、脾胃气衰和元气不足为什么会导致"阴火"内生、"阴火"和"脾胃气虚"有什么关系进行了论述,并举临床验案,阐明了补中益气实质上是扶正祛邪,反映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脾胃气虚和元气不足会导致阴火内生,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并拟定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文章对何为"阴火"、脾胃气衰和元气不足为什么会导致"阴火"内生、"阴火"和"脾胃气虚"有什么关系进行了论述,并举临床验案,阐明了补中益气实质上是扶正祛邪,反映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口服氨茶碱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的疗效。方法将7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哮喘治疗,氨茶碱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口服小剂量氨茶碱,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氨茶碱组治疗前后PEF差值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口服氨茶碱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选择2001-06/2004-06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年龄45~68岁)作为观察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年龄47~66岁)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就诊时分别测定血液黏度,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①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犤(12.8±1.7),(6.52±0.65),(5.6±0.6),(1.68±0.08)mPa·s和(56.2±5.1)%犦,显著高于对照组犤(9.2±1.4),(5.30±1.40),(4.4±0.5),(1.57±0.10)mPa·s,(41.8±6.5)%和P<0.01犦。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中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犤(9.5±1.2),(5.54±0.22),(1.63±0.09)mPa·s,(45.1±4.9)%,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黏度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增高,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奇霉素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200例,急性发作期后,持续给予6个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支气管扩张恶化频率、肺功能变化情况、痰液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及痰量变化情况.结果:持续治疗6个月后,未出现死亡病例.6个月以来,平均恶化次数治疗前、后:4次vs2.1次;治疗前、后平均痰量:0.067L/d vs 0.033L/d;肺功能平均FEV1值:治疗前1.38L vs治疗后1.63L;PEF值:治疗前0.18 vs治疗后0.21L.结论:支气管扩张采用阿奇霉素长期、小剂量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现阶段本地区SAPSⅡ评分与呼吸机撤离的关系,以便更加有效、合理、规范地使用呼吸机,提高呼吸危重症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入住ICU后第1个24小时内进行SAPSⅡ评分。观察SAPSⅡ评分各分数段成功撤离呼吸机病人的比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SAPSⅡ评分越低的病人,成功撤离呼吸机的比例越高。结论SAPSⅡ评分与呼吸机的成功撤离率有关系;SAPSⅡ评分作为第三代病情严重度评价系统,能较准确地判断机械通气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