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情况。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药材标准及权威分类学著作,对植物基源存疑的种,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法定药用植物中,来源于恩格勒系统山龙眼科至蓼科的共有105种,其中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63种,基源存疑有5个科共42种,其中由于属名的异名充作正名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1种,属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混淆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25种,并对有混淆的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檀香科、桑寄生科、马兜铃科、蛇菰科及蓼科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得以厘清解决。  相似文献   
2.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柿属药用植物的营养期辅助鉴别方法,对该属6种植物的叶片脉序、叶表皮形态、叶解剖结构、叶粉末等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所观察的该属植物叶片的二级脉与三级脉具有鉴别意义;该属植物叶表皮皆具有单细胞非腺毛,大多具有腺毛;个别种的粉末中可见石细胞。通过研究,获得了柿属药用植物叶片的主要区别点,并据此建立了实用的鉴别检索表,为柿属药用植物的营养期鉴定和柿叶生药基原植物的准确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查找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材基原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修订中国药典药材基原内容奠定基础。方法 针对所有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药材标准和四部附录基原内容,查询《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中国动物志》等权威著作,中国自然标本馆等专题数据库和相关研究文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考证或药材商品考察研究。结果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和四部附录中,存在中药材基原物种问题的品种共计10个,药材基原拉丁学名问题4个,药材基原中文名称问题3个;另基原有争议的品种3个。结论 经研究考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上述涉及基原物种、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问题的共计17个品种均需修订完善,并提出了初步的修改建议;另外3个品种基原虽有争议,但认为不需修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纠正由于属的异名充作正名、属等级分类群的归并、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中文名的混淆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药材标准及权威分类学著作,对基源有争议或学名有混淆的种,从分类系统、种鉴定和标准使用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法定药用植物中,来源于恩格勒系统木麻黄科至荨麻科的共有86种3变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4种2变种;由属名的异名充作正名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2种,由属等级分类群归并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1种,由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9种,存在中文名混淆问题的20种1变种,并对这些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31种1变种已考证清楚,1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藻类及真菌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纠正由于分类系统变化、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中文名混淆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真菌类和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药材标准及孢子植物相关著作,对基源存疑的种,从分类系统、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真菌类和藻类的植物共有17科52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34种,其中,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8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2种,中文名混淆的8种,并对这些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真菌类、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存在一定问题,经研究考订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发现并考证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材植物基源的中文名及拉丁学名与经典分类著作不同、同基源的相同部位作2种药材分别收载等情况,并提出建议。方法 查询历版中国药典,并借助《中国植物志》、《中国法定药用植物》、FOC、CFH数据库及其他相关著作,对上述情况进行考订。结果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和附录中,存在上述情况的品种共计50个。其中,中药材基源植物中文通用名与其他植物重名或相似的24个,中药材基源植物拉丁学名引用或拼写不同于分类学著作的16个,同物异名作2种药材分别收载的8个,存在其他情况的品种2个。而后对上述情况进行考订。结论 经研究考订,44个品种已考证清楚,6个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有助于来源于裸子类植物中药材植物基源的正本清源。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裸子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共有8科38种,其中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24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7种,种等级分类群的意见分歧导致种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混淆的3种,中文名混淆的4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厘清解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厘清由于五加科法定药用植物形态相似,过渡类型较多,分类系统又多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基原混乱情况。方法 查询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原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发现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五加科法定药用植物共10属32种9变种,其中基原鉴定清晰,分类无争议,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12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种等级分类群划分和种鉴定、归并的意见分歧导致种中文名或拉丁学名混淆的20种9变种。结论 五加科尤其是五加属、人参属和楤木属法定药用植物基原比较混乱,经过考证研究,厘清了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使该科法定药用植物能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