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5年4月,对62例平均年龄7.5岁的患儿,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伸直尺偏型41例,伸直桡偏型18例,伸直中间型3例;无伴发血管、神经损伤和筋膜室间隔综合征。闭合性骨折47例,开放性骨折15例。结果术后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根据Flynn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22例(占39.3%),良21例(37.5%),可9例(16.1%),差4例(7.1%)。伤后8h内手术的优良率为89.7%,伤后8h后手术的优良率为63.0%。直接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90.1%,曾接受手法复位的优良率为67.7%。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腰椎管狭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腰腿痛,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1,2〕,其治疗有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由于病情较复杂,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目的在于解除神经组织和血管在椎管内、神经根管内或椎间孔内所受的压迫。近年来,由于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技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PFNA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3月~2008年9月,对1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FNA固定62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57例,分析比较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①PFNA组手术时间30~95 min,平均(52.34±13.81)min;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0~135 min,平均(91.49±15.12)min,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PFNA组术中出血100~300 ml,平均(142±45)ml;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00~500 ml,平均(319±74)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髋关节功能改良Harris评分下降情况,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比较,PFNA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氟比洛芬酯对下肢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下肢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静脉推注,B组给予曲马多注射液100mg肌内注射,观察指标为镇痛效果、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各时点镇痛效果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A组镇痛起效时间(8.36±5.89)rain,B组镇痛起效时间(16.67±8.95)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痛持续时间4h以上两组均达56.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为下肢骨折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在胸腰椎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麻下行胸腰椎单椎体骨折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术后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注射液40mg,B组予肌肉注射曲马多注射液100mg,比较两组的起效时间、各时点镇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镇痛起效时间(11.36±5.63)min,B组镇痛起效时间(17.27±8.7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A组低于B组,A组镇痛效果较佳(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够有效缓解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是静脉注射镇痛的合适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性.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80例,单节段不稳者53例,多节段不稳15例;合并腰椎管狭窄16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5例;有股神经放射痛12例,坐骨神经放射痛33例;双侧肢体放射痛5例,同时合并马尾神经刺激症状3例;有明显肌力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前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1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因不同原因于伤后4周以上行持续颅骨牵引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4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周~3个月。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4例,C级2例,D级2例,E级2例。评价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观察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椎间高度和颈椎椎体序列。结果:17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出现声音嘶哑,1个月后症状消失。平均随访23个月(4~47个月),术后X线示椎间隙高度和颈椎序列恢复满意,内固定物和植骨稳定无松动,融合满意。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A级5例,B级5例,C级1例,D级3例,E级3例。结论:单纯前路手术可以使屈曲牵引型(DF)Ⅰ、Ⅱ型和部分Ⅲ型复位,对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瘤体最大径均小于10cm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均采用桡骨远端肿瘤瘤段切除、同侧腓骨小头移植及钢板加克氏针内固定。随访2.5-3.2年,术后观察腕关节活动度和采用Mankin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腕关节外观良好,活动时无明显疼痛。术后X线片检查示移植腓骨均顺利成活,骨愈合时间22-29周。随访期间1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较前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中0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方法简便有效,并发症少,能保留一定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由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手术治疗的40例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8例采用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镜下组),22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术(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镜下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98.0±7.6) min vs (72.8±6.0) min, P<0.05],但镜下组切口总长度[(36.27±4.3) mm vs (94.7±5.8) mm, P<0.05]、透视次数[(3.1±0.8)次vs (7.2±1.5)次, P<0.05]、术中出血量[(38.7±5.6) ml vs (245.5±39.6) ml, P<0.05]、住院时间[(7.1±1.2) d vs (9.0±1.8) d, P<0.05]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术后随访平均(41.4±10.4)个月,镜下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92.6±1.8...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相关生物力学方面检测,评价利塞膦酸钠对于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健康6月龄SD雌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A、B、C3组: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组(B组)和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C组)。各组大鼠骨折建模前随机抽取10只行断尾抽血,在处死大鼠后取出右侧股骨干内固定物,并制作病理,后检测右侧股骨干骨折愈合处骨密度(bone density,BMD)数值,检测右侧股骨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恢复率。骨折建模后第3、6周,再次对各组大鼠进行检测。结果在各组大鼠骨折建模过程BMD值组间、组内对比情况中,建模前各组大鼠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建模前后生物力学性能组间、组内对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在最大载荷恢复率中,B、C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大载荷中,C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短期内应用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