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接骨板固定骨折部位,治疗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治疗,手术后对比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后发现,治疗组治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锁定钢板是治疗四肢骨折的理想手段,值得深入研究以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发病6h内完成手术)。结果观察组治疗10、20d血肿周边水肿显著少于对照组,血肿消失时间、患者神智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再出血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远期随访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小骨窗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用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45例,均为E级。随机采用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30-55岁,平均41.2岁;传统后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6~45岁,平均37.1岁。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l天及术后1、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数字法(VAS)。结果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手术时间明显降低;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亦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且术后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肌间隙入路相比开放入路具有置钉容易,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对脊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加压螺纹空心钉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皮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的42例股骨颈骨折临床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其疗效。结果:经6~30个月后观察随访,42例患者中,39例骨折达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优28例,良10例,可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差1例。结论:经皮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简单、固定牢固,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 26例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4个月。均骨折骨性愈合,无断钉、脱钉、钢板松动、断板及髋内翻、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06—2013-05我院收治的2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局麻组和全麻组各112例,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并进行ADL分级。结果局麻组呼吸道梗阻3例(2.7%),吸入性肺炎2例(1.8%),血管扩张5例(4.5%),肺部感染14例(12.5%),死亡6例(5.4%);全麻组呼吸道梗阻15例(13.4%),吸入性肺炎8例(7.1%),血管扩张13例(11.6%),肺部感染31例(27.7%),死亡14例(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痊愈9例(8.0%),显效43例(38.4%),有效37例(33.1%),无效23例(20.5%),总有效率79.5%;全麻组痊愈7例(6.2%),显效44例(39.3%),有效31例(27.7%),无效30例(26.8%),总有效率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ADLⅠ级13例(12.3%),Ⅱ级49例(46.2%),Ⅲ级22例(20.8%),Ⅳ级12例(11.3%),Ⅴ级10例(9.4%);全麻组ADLⅠ级12例(12.3%),Ⅱ级51例(52.0%),Ⅲ级18例(18.4%),Ⅳ级10例(10.2%),Ⅴ级7例(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处理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并发症少、无复苏延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结果:12例患者获随访,均愈合,愈合时间一般为6个月。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可提高骨折的愈合率,同时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1年6月-2008年12月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患者,并分析前路手术的优缺点、适应证。结果:所有患者脊髓均获得有效减压,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5例A级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仅截瘫平面略有下降;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恢复1级10例,恢复2级15例。伤椎部位脊椎曲度恢复正常,无明显侧凸或后凸畸形发生。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具有减压彻底、脊髓功能改善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立体定位方法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急性HICH患者随机分为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定位组60例和简易三维立体定位组60例,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定位组术前采用螺旋CT扫描颅骨三维图像立体重建,通过观察血肿在颅骨表面的三维空间上的投影位置,进行各种数据的测量。然后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在患者头部确定最佳穿刺点,应用软管进行穿刺引流。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立体定位组总有效率90%(54/60),高于简易三维立体定位组70%(4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4,P〈0.05)。平均住院天数(16.7±3.6)d少于简易三维立体定位组(20.8±2.1)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50.8±8.9)分高于简易三维立体定位组(36.2±9.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t=9.69,P均〈0.05)。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立体定位组一次成功率86.7%(52/60),高于简易三维立体定位组71.7%(43/60);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1.7%(7/60)低于简易三维立体定位组20.0%(1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螺旋CT三维立体定位方法引流治疗HICH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