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比较新型扫频测量仪(OA-2000)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 500)在白内障患者眼轴测量的检出率和一致性,评价新型扫频测量仪在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至8月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共561例(944眼),术前分别用OA-2000及IOLMaster500两部生物测量仪进行眼轴测量。检出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以及Bland-Altman分析。结果:OA-2000检出率为95.4%,IOLMaster 500检出率为64.7%,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OA-2000和IOLMaster 500眼轴测量值的散点图呈一条直线,存在线性关系,有极高的相关性(r=1,P<0.05);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两设备测量的眼轴数据一致性良好。结论:OA-2000与IOLMaster 500在眼轴测量的一致性和相关性高。在白内障患者的眼轴测量,OA-2000比IOLMaster 500检出率更高,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2.4mm微切口)及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2.4mm微切口)角膜切口的形态学的改变,评估两者切口的稳定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患者89例99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根据术式分为两组:飞秒激光组:飞秒激光超声乳化手术组44例49眼; 角膜刀组:2.4mm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组45例50眼。术后应用OCTA评估角膜切口形态改变。

结果:术后1d飞秒激光组未发现外切口哆开,角膜刀组发生率为10%(P<0.05); 术后1wk,1、3mo两组均未见外切口哆开。术后1wk,1mo飞秒激光组内切口哆开的发生率分别为47%、10%,均低于角膜刀组(术后1wk为68%,1mo为26%)(P<0.05),术后1d,3mo两组无差异。两组各时间点局部后弹力层脱离的发生率均无差异。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角膜切口早期愈合更好,有效减少早期角膜切口异常构筑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临床上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黄斑前膜者,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中合并原发性黄斑前膜的26例28眼,根据术前OCT检查结果,以黄斑中心凹厚度分为3组:小于300 μm为1组11眼,300 ~ 400 μm为2组9眼,>400 μm为3组8眼,比较3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及术后3月行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术后3月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1、2组术后视力提高较多,而3组有部分病人术后视力不提高.3组患者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没有差异.结论 合并原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不会加重原有黄斑前膜病变.白内障术前发现原发性黄斑前膜的患者,可以利用OCT检查对黄斑前膜进行分析,以指导手术方案的设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松解术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植入散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松解术方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显著改善,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均低于术前.其中在角膜散光<1.50 D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视力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角膜散光>1.50 D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疗效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松解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在角膜散光<1.50 D的情况下具有与散光多交点人工晶状体相当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散光程度选择此方式,降低治疗的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Pentacam系统引导个性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使全眼球差接近+0.1μm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72例9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45眼)和对照组(35例45眼),术前均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患者6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观察组以术后全眼球差接近+0.1μm为原则,分别植入Tecnis ZCB00、AcrySof IQ、ADAPT-AO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检查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球差和全眼球差.结果: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显著提高(P<0.05),但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眼眼差实际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前预测与术后实际测量全眼眼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entacam系统术前测量角膜球差,引导个性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有效降低全眼球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拟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例130例(177眼),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65例(89眼)和对照组65例(88眼)。观察组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CDE)和超声乳化总能量(EPT),术后前囊膜口相对直径、圆形度和居中性,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CDE和EPT均少于对照组,撕囊相对直径和圆形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降低,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撕囊偏中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