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通过梳理历代医家和学者对中药方剂"大小"的认识及中药剂型的发展变化历史,分析现代疾病防治特点,论述膏滋剂在现代慢性病、疑难病、亚健康防治中的优势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间,我院外科所施行的258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1.5min,术后出现尿潴留3例,阴囊积液2例,术后平均随防35.3个月,无随访期内复发病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简单、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间,我院外科所施行的258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1.5 min,术后出现尿潴留3例,阴囊积液2例,术后平均随防35.3个月,无随访期内复发病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简单、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部损伤的治疗经验,减少病死率,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腹部损伤病例的治疗经过及效果。结果 58例患者中,56例临床治愈,2例死亡。结论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快明确诊断,迅速、有效地急救处理与及时手术三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外伤性胃肠破裂穿孔诊断延迟的原因与诊断进行探讨,总结经验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运用在临床工作中曾诊治的19例患者,结合有关临床资料对外伤性胃肠破裂穿孔诊断延迟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我们熟悉发病原因、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是能够避免诊断延迟的。  相似文献   
6.
贾天旗  何仲清 《当代医学》2012,18(25):22-23
目的 总结无腹部手术史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治愈率.方法 对102例无腹部手术史肠梗阻的病因进行回顾分析和探讨.结果 在无腹部手术史的肠梗阻患者中,肿瘤及粪石、粪块积聚堵塞比例明显增高(前者占66.7%,后者占14.7%),而其它原因肠梗阻患者明显减少(均不超过4%).这类患者病因诊断在术前常难以明确,故保守治疗时间较长,易造成严重后果.结论 通过了解各种肠梗阻的特点、详细询问病史、规范的体格检查、运用合理的辅助检查手段对原因分析有一定的帮助.治疗中对有手术指征者应及时手术,以减少肠坏死及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回顾分析1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急诊急救的治疗经过,治愈165例,死亡24例。我们认为建立以急诊科为中心的救治体系,及时复苏、抗休克,早期手术治疗,重视并发症的处理,可显著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参精膏的制备方法与工艺条件,为其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法考察药材的浸泡时间与吸水率;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粗多糖含量及干膏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提取过程中的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并以膏体成型性和口感考察人参的粉碎度,同时采用加速试验法,考察添加抑菌剂、终端灭菌以及不作任何处理对参精膏含菌量影响.结果:参精膏药材浸泡30 min,吸水率为183%为宜.最佳提取工艺以加热提取两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第二次加10倍量水,每次2.5 h为宜.过100目筛的人参细粉加入至膏体中易分散,口感平滑,无沙砾感,参味明显.加速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抑菌剂、终端灭菌以及不作任何处理的参精膏其大肠杆菌、菌落总数均符合要求.结论:该制剂方法稳定可行,且无需进行灭菌处理,可为参精膏制备工艺及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贾天旗  何仲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77-2478
经膀胱手术后常出现尿意紧迫感及膀胱痉挛性疼痛,患者苦不堪言.临床上我们针对其发生原因采用药物和各种综合治疗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方式进行探索和改进,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术中操作失误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对40例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患者进行切除范围、重建议方式,避免失误等方面的探索和观察。结果该方法避免了按常规步骤操作可能发生的某些术后并发症和术中操作失误。结论术中正确估计切除面、改进消化道重建中的“三管排列”方式;仔细分析和充分认识术中复杂多变的各种情况并做到适当、合理的处理,是降低术后溃疡复发率和产生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生理紊乱、预防返流性胃炎、避免胃回肠吻合错误等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