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胡疏肝散对实验性肝郁证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血液流变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用枷锁法造模后,观察大鼠体重、免疫器官重量、IL-2、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糖水消耗量降低,胸腺、脾脏、及IL-2含量下降,血流变呈血瘀样表现,NA、DA及5-HT含量下降,柴胡疏肝散可明显对抗上述改变。结论:柴胡疏肝散对大鼠实验性肝郁证有明显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了解本院缺血性糖尿病患者足病的发病比例,并评价以血管重建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病患者,根据体格检查、踝肱指数测定和血管影像学检查结果 筛选出下肢缺血患者,并计算其所占比例.同时予血管重建术治疗为主,结合抗感染等综合疗法,并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糖尿病足病患者81例,确诊为缺血性糖尿病足病11例(13.58%),其中接受外科血管重建术治疗者10例,手术成功率为90.9%;9例患者创面愈合,2例截肢,临床成功率为81.9%.结论 明确缺血性糖尿病足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予针对性治疗,可大幅提高保肢率、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消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NADPH氧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单肾切除加链脲佐茵素(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肾消方组,两给药组分别予以中药肾消方和厄贝沙坦干预治疗16周,检测大鼠血糖、血脂、肾功变化,WesternBlot测定大鼠肾组织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蛋白表达,化学比色法测定肾皮质内Cu,Zn-SOD含量,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血脂、SCr、BUN、24小时尿蛋白、肾脏p22phox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而肾皮质内Cu,Zn-SOD活性降低;厄贝沙坦和肾消方能从不同程度上逆转糖尿病大鼠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但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肾消方通过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对肾组织的损伤,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植物活性单体环维黄杨星D的结构改造,以寻求疗效更好、治疗安全范围更宽的心血管药物。方法根据合理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合成目标化合物,并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获得10个环维黄杨星D新衍生物,经光谱证明了结构。结论选取部分环维黄杨星D新衍生物进行耐缺氧、抗心律失常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药理活性优于环维黄杨星D。  相似文献   
5.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为Quervain甲状腺炎、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且易复发,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化瘀法之肾消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方法:单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分别予以中药肾消方和厄贝沙坦干预治疗16周,测定大鼠肾组织PKC活性,检测24 h尿蛋白排出量(Upro),肾脏常规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6周时单肾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出现肾小球硬化病理改变,Upro明显升高,细胞膜PKC活性(mPKC)明显升高,细胞浆PKC活性(cPKC)明显降低,mPKC和cPKC比值(M/C)明显升高。肾消方和厄贝沙坦干预治疗显著降低Upro,降低mP-KC和M/C,升高cPKC(P<0.01),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肾消方对单肾切除STZ糖尿病大鼠具有肾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PKC的活性进而延缓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为Quervain甲状腺炎、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且易复发,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对此,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共入选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8例,女42例;年龄21-48岁,平均36.1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本文以放射性125碘标记阿莫西林研究临床分离MRSA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探讨高耐药及低耐药不产酶MRSA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方法用125Ⅰ-阿莫西林与ATCC25923、临床分离MRSA及MSSA结合,SDS-PAGE分离检测PBPs的改变.结果SDS-PAGE分离检测PBPs,高耐药株在78KDa处有放射性,低耐药株放射性低于敏感株.结论125Ⅰ-阿莫西林与MRSA结合降低,高耐药株产生低亲和力的PBP2a,低耐药株PBPs与阿莫西林结合下降.  相似文献   
10.
环维黄杨星D的前药改造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植物活性单体——环维黄杨星D的前药改造,以寻求疗效更好、治疗安全范围更宽的心血管药物。方法根据前药设计原理,设计合成目标化合物,并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获得7个环维黄杨星D新衍生物,并经光谱证明其结构。结论选取部分环维黄杨星D新衍生物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药理效果优于环维黄杨星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