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对急性心脑肺血管病患者 ,通常采用鼻导管吸氧法。为了观察导管法与鼻塞法给氧的临床效果 ,我院于2 0 0 0年对两种给氧方式的前后作静脉血的血气分析 ,现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年龄 2 0岁~ 6 0岁。其中心血管疾病 2 2例 ,脑血管疾病 18例 ,肺病 5例 ,肺原性心脏病患者 15例。将 6 0例分为导管组与鼻塞组 ,每组 30例。 2 观察方法 :各组在吸氧前于肘静脉采血 1ml,然后用导管或鼻塞给氧 ,吸氧时让病人闭口 ,一律经鼻呼吸 ,氧流量为 5升 分。吸氧半小时后再取同一静脉血 1ml…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6月-2006年6月,50例膜周部室间隔损患者接受了经导管应用Amplatzer装置进行堵塞.男27例,妇23例;平均年龄(13.5±4.0)岁(5~20岁).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窦窦瘤,1例为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的平均直径(5.2±0.9)mm(3~lOmm).所有患儿在X线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结果 50例惠儿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9例术后7d内发生了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8.8%,分别为Ⅰ°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阻滞4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其中3例并发两种传导阻滞.分析本组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发现:①室间隔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2mm;②室间隔缺损直径≥7mm,封堵器直径≥9mm等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结论 心律失常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是降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法与三孔法胸腔镜手术在周围型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周围型肺癌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孔组46例、三孔组45例,单孔组实施单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三孔组行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1、3d疼痛程度(VAS)评分,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无显著差异(P0.05);单孔组术中失血量少于三孔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三孔组(P0.05);术后1、3d单孔组VAS评分小于三孔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行单孔法与三孔法胸腔镜手术均能有效清扫淋巴结、且并发症少,但单孔法术中失血量更少,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登楼试验预测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需行肺叶切除术的418例肺癌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后随机分成两组,P组中ppoFEV1%>30%者205例行手术治疗,S组行登楼试验,于60s内可以登楼48级台阶、静息状态呼吸室内空气时SpO2>90%者200例经术前功能锻炼后行手术治疗,并将S组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对两组间的登楼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5例患者接受手术,术后出现心肺并发症47例(11.6%),其中心律失常14例、心功能衰竭7例、心肌梗死1例、肺部感染14例、肺不张5例、肺动脉栓塞1例、呼吸衰竭5例(其中1例死亡)。P组出现心肺并发症25例(12.19%),S组出现并发症22例(11.00%),二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中的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患者的ppoFEV1%、DLCO%、Δ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登楼时间和Δ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登楼试验是一种简便、经济的预测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 在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0 年1 月- 2002 年12 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 例Ⅰ - 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2 蛋白的表达,分析IL-2 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IL-2 主要在乳腺癌间质淋巴细胞中表达。IL-2 间质细胞密度与T 分期呈负相关(P =0.025)。IL-2 间质细胞密度高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P =0.007)、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 disease free survival,DDFS)(P =0.010) 均优于低表达组,IL-2 间质细胞密度分组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HR=0.301,P =0.059)、DFS(HR=0.156,P =0.012)、DDFS(HR=0.171,P =0.018)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 结论 IL-2 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具有预后预测价值。IL-2 表达水平低的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风险与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7.
肺癌术后乳糜胸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1998年8月至2007年3月,共762例肺癌患者行肺切除术,并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其中11例术后并发乳糜胸,均予保守治疗(包括闭式引流、胸腔内注药、全胃肠外营养或低脂饮食)。结果全部1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该组患者在乳糜胸确诊后经5~26d治疗,平均于8.7d后可进正常饮食。结论肺癌术后乳糜胸如果处理得当,完全可以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Ⅰ~Ⅲ期乳腺癌原发灶中T淋巴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中CD4+和CD8+淋巴细胞浸润强度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细胞癌巢浸润在COX多元分析中是无病生存(HR=0.248,95%CI=0.113-0.543,P=0.000)、远处无转移生存(DDFS)(HR=0.361,95%CI=0.157-0.830,P=0.017)、总生存(OS)(HR=0.297,95%CI=0.119-0.741,P=0.009)的独立预后因素,与较好预后相关。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阴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均为阴性)患者分别是OS(HR=0.286,95%CI=0.101-0.807,P=0.018)和DDFS(HR=0.293,95%CI=0.104-0.825,P=0.020)的独立预后因素,均与较好的预后相关。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至少1个阳性)患者分别是OS(HR=4.854,95%CI=1.435-16.415,P=0.011)和DDFS(HR=10.493,95%CI=1.226-89.795,P=0.032)的独立预后因素,均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CD8+间质细胞密度低患者的OS。结论乳腺癌原发灶CD4+细胞癌巢浸润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乳腺癌原发灶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阴性患者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但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远期疗效与乳腺癌原发灶CD8+间质细胞密度相关,进而影响CD8+细胞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以上结论为探索免疫相关的乳腺癌预后指标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原发灶B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解
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间质中CD20阳性
B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并分析其与CD8和CD4阳性淋巴细胞密度的关系,以及分析CD20阳性细胞浸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
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部分乳腺癌(37.69%,49/130)间质可见CD20+B细胞聚集分布,并可观察到CD3+T细胞聚集在CD20+
B细胞聚集区的周围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总体分析时,CD20+细胞聚集与预后不相关。在激素受体阴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
素受体均为阴性)患者的COX多元分析中,CD20+细胞聚集与较好的DDFS(HR=0.251,95% CI=0.071-0.894,P=0.033)、OS
(HR=0.325,95%CI=0.103-1.028,P=0.056)相关。而在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至少有一个阳性)患者,CD20+
细胞聚集与DFS(P=0.997)、DDFS(P=0.759)、OS(P=0.700)均不相关。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
CD20+细胞聚集阴性患者的OS(P=0.001)。结论CD20+细胞聚集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有预后预测价值。术后辅助内分
泌治疗的远期疗效与乳腺癌原发灶CD20+细胞聚集相关,并进而影响CD20+细胞聚集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hepafic gallbladder drainage,UG-PTGD)在老年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