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 1例起搏器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为缺乏大型随机临床研究的栓塞疾病提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 1例 78岁的老年男性病人起搏器植入术后 24 d左上肢出现静脉血栓,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案例报道、循证依据及病人血栓及出血风险评估,与医师共同为病人制定个体化抗凝方案,并提供药学服务。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抗凝治疗建议,采用利伐沙班抗凝, 1个月后血栓消失,总疗程 5个月,期间未有血栓和出血事件。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助医师优化缺乏循证依据病种的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药学服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某院住院患者利伐沙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7月~9月应用利伐沙班的住院患者资料,通过统计分析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证、联合用药、药物转换等情况,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共纳入198例应用利伐沙班的患者,平均年龄(69.82±13.08)岁,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占54.04%。其中,利伐沙班的应用与临床指南相符率仅为26.77%,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为3.54%。结论 利伐沙班实际临床应用与指南仍存在一定差距,而需要抗凝的患者病情及用药均较为复杂,需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以促进临床合理、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10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R-CHOP化疗方案,对照组在化疗期间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比较两组化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E)、肝肾功能指标,安全性。结果:化疗后,治疗组WBC、NE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和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腹水和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R-CHOP化疗方案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而言,艾迪注射液联合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芦丁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考察芦丁固体脂质纳米粒理化性质,以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通过热熔超声法制备芦丁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其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结果 制备出了稳定的芦丁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受试制剂中芦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为参比制剂的2.52倍.结论 芦丁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能显著提高芦丁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氨甲环酸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氨甲环酸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测定奥硝唑和氨甲环酸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室温条件下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氨甲环酸注射液无理化配伍禁忌,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6.
炎症是机体对外来刺激的一种自我防御反应,其起因包括外伤、感染以及影响体内稳态的污染物等,通常情况下是对人体有益的,但慢性炎症会导致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炎性肠病、哮喘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1].蜂毒肽(Mel)是蜂毒的主要成分,占其干 重的 40% ~ 60%,由 26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NH2 GIGAVLK...  相似文献   
7.
我院1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96份ADRs病例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加强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本院2015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HT6K 对本院2015年收集到的3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T6K 32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145例,女181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以静脉给药为主265例(91.29);共涉及73个品种,抗菌药物119例(36.50%);临床主要表现在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为148例(45.40%)65例(19.94%).结论 为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应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避免超说明书用药,临床药师与医护人员加强用药监护有利于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许蔡艳  曹莺  严佳栋  曹剑波 《安徽医药》2018,22(12):2475-247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2017年1—12月收治的需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16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61例(观察组)和非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55例(对照组)。对照组由医师指导用药剂量,护士进行华法林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2名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宣教。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血小板计数及功能、肝肾功能、饮酒史、高血压史、既往出血史、既往卒中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INR达标率分别为57.31%和38.92%;有效抗凝率分别为40.98%和14.54%;抗凝不足率分别为27.87%和38.67%;抗凝过度率分别为8.70%和1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 3和4例患者出现出血事件,观察组有1例出现在抗凝达标后出现脑梗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92%)低于对照组(7.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INR达标率和有效抗凝率,降低抗凝不足率和抗凝过度率,有助于提高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的基本指标要求,研究我院门诊处方特点,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12月每月门诊处方300张,总计3600张进行统计点评,对不合理处方及用药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在随机抽取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5.09%,基本药物使用率47.3%,平均用药2.60种,合格处方率92.17%。经过一年的持续点评干预,不合格处方率下降到7.83%。结论:处方点评和干预措施改善了我院处方质量。加强门诊审核药师药学知识学习会对降低不合格处方率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