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3~7岁儿童1215眼散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中检出的≥050D的散光1215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远视散光占8782%,近视散光占420%,混合散光占798%;顺规性散光占8395%,反规性散光占535%,斜轴散光占1070%;散光程度050D~100D者占7268%,125D~200D者占1984%,225D~300D者占519%,>300D者占231%;双眼散光占6008%,单眼散光占3992%;在双眼散光中,对称散光占7961%,不对称散光占2039%。对小儿散光眼的特点及其屈光检查与矫正注意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视锐度降低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一例经病理证实为脉络膜转移的乳头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就本病的发病情况、诊断、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3例诊断为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的患者手术治疗,术后观察2~3年,近期效果满意,无头位代偿,视力提高,眼震减轻。  相似文献   
5.
对山东省103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弱视患病调查。弱视患病率为3.21%,弱视首次检出率为73.41%。男女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弱视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检出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占50.15%,屈光参差性弱视占31.72%,斜视性弱视占13..60%,形觉剥夺性弱视占1.81%,其它占2.72%。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中,远视占81.33%,近视占4.22%,混合散光占14.46%;远视程度愈高,弱视程度愈重(P<0.005);散光程度愈高,弱视程度愈重(P<0.005)。弱视程度随远视性屈光参差程度增高而加重(P<0.005,Pearson相关系数=0.61)。在斜视性弱视中,内斜视占75.56%,外斜视占24.44%,内斜视与外斜视的弱视程度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文资料证明,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是形成弱视的最常见原因,对其中能引起弱视的最小远视屈光度值及两眼屈光度最小差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诸多影响共同性斜视手术成功率的因素中 ,眼轴长度可能是其中之一。为了探讨长眼轴的共同性外斜视的矫正手术量 ,我们选择了适合做双侧外直肌对称性后徙手术的共同性外斜视 74例 ,术前应用A/B型超声仪进行眼轴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不同程度地加大长眼轴外斜视患者的外直肌后徙手术量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系 1 994年 1 2月~ 1 998年 1 0月在我院眼科门诊或住院行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的部分病例 ,均符合以下条件 :(1 )看远斜视角≥看近斜视角 ;(2 )双眼矫正视力均≥ 0 5 ,无眼球震颤 ;(3)不伴有A -…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双眼视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微电极电生理研究及其它新技术应用于视觉研究以来,以动物实验模型为基础、并结合临床进行的婴幼儿双眼的视觉发育的研究日趋深入,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从正常婴幼儿的双眼视觉发育、视皮层双眼性神经细胞与立体视功能、双眼视觉发展的“关键期”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第一部分报告分析了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结果。第二部分报告对检出的部分弱视儿童进行的治疗观察结果。弱视治疗疗效表明:屈光不正性弱视优于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P<0.05);轻、中度弱视优于重度弱视(P<0.001);6岁年龄组优于7岁年龄组(P<0.025);集中治疗组优于分散治疗组(P<0.025)。对弱视集中治疗疗效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在幼儿园内开展弱视普查及弱视集中治疗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外斜视手术量设计中,一般均认为外直肌最大后徙量不能超过7~8mm。1980年Schwarte曾将外直肌后徙到14mm,国内杨少梅等报道将外直肌后徙到11mm,提高了对大度数外斜视的一次治愈率。我院自1982~1985年对16例大度数交替性外斜视患者,年龄14~24岁,进行了双侧外直肌超常规等量后徙手术,追踪观察6个月~3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