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研究TOX3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已构建的稳定沉默TOX3的ZR-75-1细胞和稳定过表达TOX3的MDA-MB-231细胞中TOX3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过表达和干扰TOX3基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平板单克隆实验检测过表达TOX3对MDA-MB-231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或过表达TOX3后ZR-75-1和MDA-MB-231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稳定沉默TOX3的乳腺癌ZR-75-1细胞TOX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过表达TOX3的MDA-MB-231细胞TOX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过表达TOX3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单克隆形成能力增强,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少,G2/M期细胞比例增多。干扰TOX3后,ZR-75-1细胞增殖活性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G2/M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 靶向调控TOX3基因的表达可改变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单克隆形成能力,影响乳腺癌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眼内散射光的检查,探讨人工晶状体屈光指数对白内障术后眩光值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08/2014-03期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0.5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7例7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所有的人工晶状体均为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随机分为3组;选用Tecnis ZCB00(屈光指数1.47)组22例22眼;选用Hoya PY60AD(屈光指数1.52)组24例24眼;选用Alcon SN60WF(屈光指数1.55)组31例31眼;测量患者术后的BCVA、瞳孔直径、散光度数等数据,C-QUANT测量散射光值。结果:各组的年龄、眼轴、BCVA、瞳孔大小、散光度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cnis组散射光值1.04±0.15;Hoya组散射光值1.19±0.14;IQ组散射光值1.14±0.18;眼内散射光值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2,P=0.007<0.05),BCVA与散射光值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r=-0.133,P=0.124>0.05)。结论:选用高屈光指数人工晶状体的患者术后散射光值会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人TOX高迁移率蛋白家族成员3(TOX3)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过表达TOX3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方法通过全基因合成法合成TOX3基因序列片段,并进行PCR扩增。将TOX3基因克隆到pLVEF-1a/GFP-Puro载体中,构建pLVEF-1a/GFP-Puro-TOX3慢病毒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构建好的慢病毒载体进行病毒包装和病毒滴度检测。用获得的慢病毒液转染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通过嘌呤霉素选择性培养,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DA-MB-231细胞中TOX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TOX3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LVEF-1a/GFP-Puro和pLVEF-1a/GFP-Puro-TOX3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包装后检测病毒滴度分别为2×108TU/mL和1×108TU/mL,转染MDA-MB-231细胞后,GFP表达的细胞达95%以上。与阴性对照组相比,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DA-MB-231-TOX3细胞中TOX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TOX3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过表达TOX3的MDA-MB-231细胞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及形觉剥夺性近视眼恢复模型的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的变化,并观察后极部巩膜的形态学改变,为探讨轴性近视的发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选用新孵出的普通肉食家鸡25只,采用半透明薄膜眼罩遮盖的方法对左眼进行形觉剥夺14d(形觉剥夺组)或遮盖11d后,去遮盖3d(形觉剥夺恢复组).两组右眼作为对照眼.分别对两实验组进行检影验光及A超测量眼轴长度.达规定时限后处死动物,取出眼球,于眼球中央部做矢状面的纵向切开,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巩膜形态学改变,采用 Metamorp 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巩膜软骨层和纤维层厚度.结果:形觉剥夺组剥夺眼形成了高度近视(-12.1±4.3D),眼轴增长(9.86±0.38mm),与右眼的屈光( 2.7±0.5D)和眼轴(8.71±0.28mm)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形觉剥夺恢复3d与剥夺14d相比,屈光度(-5.5±1.2D)减低(P<0.05),眼轴长度虽无明显变化(P>0.05),但眼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0.003mm/d vs 0.196mm/d),甚至比对侧对照眼的增长速度(0.116mm/d)还要慢.各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巩膜 HE 染色及厚度测量可见,剥夺眼的软骨巩膜增厚(144.3±4.78 vs 128.5±3.84μm),纤维巩膜变薄(12.1±0.9 vs 26.9±1.7μm),纤维层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剥夺恢复眼与剥夺眼相比,软骨层厚度变薄(135.4±3.32 vs 144.3±4.78μm),纤维层厚度增加(20.6±1.2 vs 12.1±0.9μm),分别接近对侧对照眼的软骨层和纤维层厚度.结论:形觉剥夺可导致幼鸡眼轴增长,诱发轴性近视,此眼轴增长主要是眼球后段的增长.在幼鸡发育期间去剥夺后,近视屈光度减低,眼轴增长速度减慢.伴随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剥夺眼的纤维巩膜变薄,发生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激光乳化晶体过程中眼部组织的温度变化.方法使用针式传感器数字型温度计,测量ErYAG激光乳化晶体过程中离体猪眼球前房、角膜深层及角膜缘切口三部位组织温度.结果前房灌注条件下行激光乳化时,各部位组织温度升高幅度均在1.0℃以下;而在非灌注条件下激光乳化时前房温度升高幅度最大,为14.6℃,实测温度36.1±0.63℃,且均为前房温度>角膜深层>角膜缘切口(p<0.01);同一部位、同一时刻3种激光能量的平均温度,前房非灌注条件下激光乳化温度升高幅度>前房灌注条件下激光乳化(p<0.01).结论前房灌注条件下行ErYAG激光乳化晶体过程中,前房、角膜深层及切口周围的组织温度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前房未灌注条件下的激光乳化;在前房非灌注条件下,ErYAG激光乳化晶体可使前房、角膜深层及角膜缘切口周围组织温度明显升高,升高幅度与激光能量成正比,前房温度升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0度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1例高度近视眼伴白内障患者进行了白内障摘除加“0”度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1例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矫正视力有所提高(P<0.05,X2检验),术后平均屈光矫正为-2.8±1.18D,观察其间4例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其中2例行YAG激光治疗,2例手术截开后囊膜,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本文对高度近视眼伴白内障患者的“0”度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应证的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植入人工晶体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量并计算兔角膜对晶状体前囊表面的放大率 ,分析影响兔角膜放大作用的相关因素。方法 :角膜曲率计测定水平位兔角膜曲率 ;显微镜下用游标卡尺从角膜前表面分别测量置于晶状体前囊表面的刻度针A上的 3、4、 5、 6、 7mm线段长度 ;用刻度针B测量前房深度 ;SPSS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3mm组角膜放大率最大 ,从 3mm至 7mm呈递减趋势 ,各组放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 7mm组角膜放大率约为 16%~ 12 %。 3mm组角膜放大率与角膜曲率呈线性相关 (P <0 0 1) ,4~ 7mm组角膜放大率分别与前房深度呈线性相关(P <0 0 1,P <0 0 1,P <0 0 5 ,P <0 0 1)。结论 :兔角膜对晶状体前囊表面有放大作用 ,这对术中确定连续环形撕囊的直径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眼内炎的预后.方法 收集白内障术后6周内发生眼内炎并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25例.将全部患者依据白内障术前既往史中危险因素的有无,分为伴有危险因素组(A组)和不伴有危险因素组(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两组的病原茵检出率分别为A组60%,B组66%.最终视力1.0以上的比例两组分别为10%和46%,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病原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居多.两组均有约70%的角膜切口出现术后切口闭合不全,且未被结膜覆盖的切口在A组中显著增多(P<0.05).结论 伴有危险因素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的视力预后不良,对此类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时必须谨慎选择并制作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小鼠体内免疫的方法,观察姬松茸多糖与模型肿瘤抗原卵清白蛋白(OVA)共同免疫对E.G7-OVA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姬松茸多糖(高、中、低剂量)与OVA共同免疫E.G7-OVA荷瘤小鼠,观察其对EG7荷瘤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以及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比例的影响。结果姬松茸多糖(高、中剂量)与OVA共同免疫组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明显大于单独使用OVA组,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值也有明显升高。结论姬松茸多糖能够辅助OVA改善EG7-OVA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状态,姬松茸多糖可能作为免疫佐剂用于肿瘤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2-去氧佛波醇13-棕榈酸酯(12-Deoxyphorbol-13-Palmitate,12D-13P)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12D-13P处理的K562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药物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克隆能力.结果:MTT法和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均显示12D-13P对K562细胞增殖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12D-13P能抑制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的增殖,且呈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