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马琳丽  张洪燕 《河北医学》2016,(9):1529-1530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手术前后中央角膜厚度、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变化。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0只眼纳入研究。行周边虹膜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采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采用眼部A型超声测量系统(A超)检测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1周与手术前比较,中央前房深度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央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1个月与手术前比较,各检测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央角膜厚度、玻璃体腔长度与眼轴呈正相关( r=0.721、0.901,P<0.05)。结论:周边虹膜切除术不能改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央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急性发作患者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5-FU)及可调节缝线的疗效。

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10/2019-03我院中年PAACG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缝线组、5-FU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0例20眼。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视力、视野、眼压、辅助治疗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1wk BCVA均较术前提高(P<0.05)。三组术后1wk,1、6mo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 术后1、6mo联合组眼压明显低于缝线组和5-FU组(P<0.05)。术后联合组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的眼数(2眼)及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0.20±0.016种)明显低于缝线组(11眼,0.90±0.068种)和5-FU组(12眼,0.95±0.045种)(均P<0.05)。三组患者术前CLVQOL得分比较无差异(P>0.05); 术后6mo联合组CLVQOL得分(110.60±2.44分)高于缝线组(101.50±2.61分)和5-FU组(98.55±2.50分)(P<0.05); 联合组手术前后CLVQOL得分提高值(34.50±4.36分)较缝线组(25.80±3.59分)和5-FU组(23.05±5.44分)明显提高(P<0.05)。

结论:5-FU及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治疗中年PAACG急性发作患者安全有效,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崔秀成  马英慧  徐辉  马琳丽 《西部医学》2008,20(6):1245-1247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联合置管及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85眼)慢性泪囊炎随机分成激光组和手术组。激光组40例(42眼)行泪道KTP激光术并留置硅胶管3个月;手术组38例(43眼)行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随访3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激光组和手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7%和97.6%(P〉0.05)。术后36个月,激光组和手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8%和95.2%,两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激光联合置管及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相近,临床上可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选择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10/2021-10我院PACG患者30例30眼为PACG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20眼为正常对照组(随机选取一眼)。PACG组患者接受LPI治疗,术后随访1mo。两组受试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IOL Master 500光学测量仪测量前房深度(ACD)及眼轴长度(AL)、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两组受试者及PACG组患者LPI前后ACD、眼压、AL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PACG组患者术后1wk,1mo ACD较术前变深(均P<0.05)。PACG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和AL均无差异(均P>0.05)。PACG组患者术前黄斑中心区,内外环上方、颞侧、下方、鼻侧,共9个区域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43.50±13.24、324.50±13.46、308.83±15.94、310.00±14.24、314.50±16.29、300.67±19.95、290.17±12.58、302.40±16.37、307.33±14.84μm,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分别为266.14±16.16、342.67±15.86、327.95±16.41、337.85±13.03、341.24±15.58、313.76±17.59、290.24±16.29、303.81±13.91、323.01±14.80μm,两组间中心区、内环上方、颞侧、下方、鼻侧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PACG组术后1wk黄斑区9个区域视网膜厚度分别与术前相比均增加,术后1mo接近术前水平,但手术前后各分区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

结论:与正常受试者比较,PACG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薄。PACG患者LPI术后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可变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丹香冠心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80眼)。其中自愿受试者20例采用丹香冠心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另20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控制血糖,给予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等药物,共20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7.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香冠心注射液离子导入法是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激光断线和针拨断线控制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50例(50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术后密切观察,必要时早期采用激光或针拨的方法切断巩膜缝线,观察患者眼部主觉症状、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比较这两种断线方法在青光眼术后控制眼压的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内,采用激光断线18例(激光组),针拨断线19例(针拨组).至随访结束,共成功38例(76%),有效12例(24%);断线的患者中,激光组成功14例(77.78%),针拨组成功15例(78.9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线前激光组与针拨组主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线后1d,激光组主觉症状评分低于针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线后3d、7d激光组主觉症状评分与同时间针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线的两组患者断线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与断线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断线后1周、末次随访眼压与断线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联合激光断线或针拨断线安全有效,临床医生可根据医院及患者条件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珍珠明目滴眼液离子导入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用珍珠明目滴眼液滴眼,治疗组用珍珠明目滴眼液离子导入,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泪液分泌量(Schirmer test I法)、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Schirmer、BUT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珍珠明目液离子导入治疗干眼症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2种术式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68例,因术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A组36例,行双眼外直肌等量后徙术;B组32例,行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截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年,分别比较2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手术矫正后在眼位正位率、斜视度回退量、近立体视功能恢复率方面的差异。结果:A、B组术后1周眼位正位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2);术后1年B组斜视度回退明显,A组眼位正位率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32);A、B组术后1年近立体视功能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P=0.700)。结论: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1周正位率无差异;术后1年单眼一退一截手术方式患者斜视回退明显,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临床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