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 Orbcan 系统在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 (6 2只眼 )正视眼成人 ,分别用 Orbcan 系统与 A超进行测量比较其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球轴长。结果  Orbcan 系统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分别为 (3.5 2± 0 .2 6 ) mm、(4 .0 9± 0 .2 6 ) m m、(2 5 .5 6± 0 .85 ) m m;A超测量结果分别为 (3.4 5± 0 .36 ) mm、(3.99± 0 .36 ) mm、(2 3.72± 0 .79) mm。两者眼轴指标测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 ,其余两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Orbcan 系统在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但在测量眼轴方面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2.
对27例(27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黏弹剂直接扩大瞳孔,然后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5者17眼、0.3~0.5者7眼、0.1~0.2者3眼;瞳孔圆形或近圆形;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角膜水肿3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认为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巩膜宽环扎手术前后角膜形态学变化,进一步探讨巩膜宽环扎术对角膜光学形态的影响。方法用博士伦O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5例15眼术前、术后1周的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厚度及角膜后表面曲率。结果术后1周,在直径3 mm和5 mm区,角膜总屈光力、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在角膜前表面直径5 mm区、角膜后表面直径3 mm和5 mm区散光增加,角膜形状系数(shape factor,SF)减小。结论巩膜宽环扎术后早期,角膜5 mm区内屈光力改变不明显,但可导致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增加;角膜中央向周边逐渐变平坦的幅度变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巩膜缝线固定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17眼)为晶状体全脱位、后囊膜破裂或无囊膜眼。经3.0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外路法缝线双襻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观察术中植入情况和术后视力、角膜、前房反应症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30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巩膜缝线固定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病理性瞳孔散大是影响视功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开展的瞳孔缝合术通过机械性缩小瞳孔来改善视觉质量,但有关虹膜内缝线长期存留的病理学变化及术眼和对侧眼远期的安全性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选用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瞳孔括约肌损伤和缝合修复的实验研究,观察术后兔眼远期的临床及病理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HTK〗探讨经巩膜缝线固定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HTW〗方法〓〖HTK〗16例(17眼)为晶状体全脱位、后囊膜破裂或无囊膜眼,经3.0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外路法缝线双襻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观察术中植入情况和术后视力、角膜、前房反应症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HTW〗结果〓〖HTK〗所有病例均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30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HTW〗结论〓〖HTK〗经巩膜缝线固定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6岁。因工作时不慎铁屑崩入右眼3天入院。患者伤后急到当地医院就诊,行眼眶部CT扫描示右眼球后壁异物,结膜、巩膜伤口未予处置,全身及局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病情未见好转转入我院治疗。检查:视力:右眼HM/眼前,左眼1.2;右眼结膜充血,鼻侧结膜一长约5mm纵行裂伤,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房水闪辉( ),瞳孔圆,直径 6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窥视不清。入院后择期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巩膜裂伤缝合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壁异物取出术。术中首先探察缝合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1岁,因右眼睑疼痛、肿胀、水疱伴右侧额部水疱3d到当地医院眼科就诊。诊为带状疱疹,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3d后右眼睑肿胀减轻,发现右眼上睑下垂,右眼球运动受限。继续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7d出院。出院时疼痛好转,疱疹部分结痂,右眼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出院后1:3服阿昔洛韦片0.2g每日4次,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治疗40d,病情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老年人的复视症状进行分析,并对其病因进行筛查及诊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为近3年部分省直单位健康查体人群中60岁及以上者,共351例,第二部分为笔者近4年经治的主诉复视或重影的60岁以上者共165例。所有患者在半暗室行9个方位红玻璃试验,判断复视的性质并给予治疗。结果351例健康查体者中3例红玻璃试验阳性(0.85%),为眼外肌不全麻痹。165例临床患者中双眼复视者114例(69.09%),主要原因为眼外肌麻痹或不全麻痹(105例),其它原因有:陈旧性眶壁骨折2例,重症肌无力3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3例,痛性眼肌麻痹1例,单眼复视者53例(32.12%),主要原因为屈光不正、早期白内障。治疗结果:眼外肌麻痹患者中89例(84.76%)经非手术治疗后复视消除,治疗时间20d~6个月,平均(97.2±29.8)d。单眼复视者分别给予病因治疗或解释病情。结论老年人双眼复视最常见的原因是眼外肌麻痹,非手术治疗有效;单眼复视的原因主要为屈光不正、早期白内障等。红玻璃试验简单易行,对此有快速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细胞外质基(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存在于细胞之间的动态网状结构,主要有胶原、糖蛋白、葡萄糖氨基糖苷及蛋白聚糖四大类构成。ECM在维持正常组织功能和结构以及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等生理过程和肺瘤的侵袭与转移、血管形成等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系统在ECM合成和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