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对眼调节功能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TAO患者25例,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18~40岁,平均(31.0±6.2)岁。选取相同年龄段和屈光度范围的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方法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行显然验光、主观调节幅度检查,使用Ni dek AA-1人眼调节分析仪客观检测眼调节功能。主要指标调节幅度、调节反应量。结果 TAO患者调节幅度(+5.42±1.97 D)比对照组(+6.54±1.66 D)低(t=-2.88,P=0.005)。调节功能客观检查显示17例(68%)患者存在调节功能异常,其中11例(44%)调节不足,4例(16%)调节不足伴调节紧张,2例(8%)调节紧张。结论 TAO可引起眼调节功能的异常,其异常类型以调节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2.
王小兵  翟宁  马芙蓉  邓秀静 《眼科》2014,(3):214-214
由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孙葆忱、胡爱莲主编的第四版《临床低视力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9章,主要内容包括:低视力的诊断标准,我国及国外视力残疾的患病率及病因。低视力患者的各种检查。在助视器的种类、原理及验配和训练方法、儿童低视力和老年低视力康复方面增加了较多新的内容。新增加了成年低视力康复和视力残疾人的定向行走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3.
邓秀静  赵世强  王小兵  翟宁 《眼科》2013,22(5):335-339
目的 用客观检测方法检查计算机视觉综合征患者的眼调节功能。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门诊计算机视觉综合征患者58例。方法 除视力检查、显然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眼镜度数检查、主观调节幅度检查外,使用Nidek AA-1人眼调节分析仪客观检测计算机视觉综合征患者的眼调节功能。主要指标 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和调节微波动的高频成分(HFC)。结果 调节幅度检查显示24例(41.38%)调节幅度降低。客观调节功能检查显示41例(70.69%)存在调节功能异常,其中10例(17.24%)调节滞后;14例(24.14%)调节微波动HFC增加,包括调节紧张11例(18.97%)、调节痉挛3例(5.17%); 17例(29.31%)调节滞后和调节微波动HFC增加同时存在,包括调节滞后伴调节紧张14例(24.14%),调节滞后伴调节痉挛3例(5.17%)。结论 本小样本的回顾性病例系列显示,计算机视觉综合征患者多数存在调节功能异常,其异常类型以调节滞后和调节紧张为主。(眼科, 2013, 22: 335-339)  相似文献   
4.
5.
刘萍  王小兵  邓秀静 《眼科》2012,21(4):282-283
验光时远近瞳距如何换算?现实中很多验光师依据多年的师徒传承采取远近瞳距相差2 mm的换算方法,而书上的理论值是相差4 mm。如果前者是错的,意味着大量的验光师多年来采取的是错误的换算方法;如果后者是错的,意味着书上理论是错误的。究竟何为正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视觉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168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后屈光度分为3组,A组患者-1.0~-2.0D,B组-2.25~-3.0D,C组-3.25~-4.0D。术后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并使用日常视觉活动量表调查患者视觉质量与生活质量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进行比较,夜间视物、看电视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阅读书写能力明显优于A组(P0.05),C组精细操作能力明显优于A组、B组(P0.05);术后戴镜情况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双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较好地提升了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陈霄  张健  张利科  王晓冰  邓秀静 《国际眼科》2017,10(11):2177-2179

目的:对河北省眼科医院门诊1 500例2 840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为屈光不正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河北省眼科医院2013-06/2014-07门诊屈光不正患者1 500例2 840眼,所有患者使用Topcon RM-8800电脑验光仪进行客观验光,使用Topcon综合验光仪主观验光,两者结合确定屈光度。并观察近视散光的屈光度与轴分布、远视散光的屈光度与轴分布、散光患者年龄与散光轴的分布。随机选取150例患者测量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等静态屈光指标以及调节幅度、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灵敏度等动态屈光指标,并与正常人群对比。

结果:所有患者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单纯性近视、单纯近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单纯性远视、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比例分别为38.99%、3.27%、23.94%、4.68%、1.34%、13.52%、15.25%; 近视散光共773眼,近视散光屈光度-0.25~-0.50、-0.75~-1.00、-1.25~-1.50、-1.75DS以上人数比例分别为31.05%、38.55%、16.56%、13.84%; 远视散光共421眼,远视散光屈光度0.25~0.50、0.75~1.00、1.25~1.50、>1.75DS人数比例分别为26.60%、24.94%、16.63%、31.83%。150例300眼患者静态屈光指标中,角膜曲率为41.23±2.43φ/D、前房深度为3.71±0.43mm、眼轴长度23.45±1.43mm; 动态屈光指标中,调节幅度10.56±2.32D、负相对调节2.31±0.47D、正相对调节-1.82±0.67D、调节灵敏度11.34±2.21D,各项动、静态屈光指标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者1 194眼中,3~7、8~18、19~45、46~60岁合规则散光眼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5.85%、11.98%、45.64%、6.53%; 150例300眼患者中,等效球镜≤-0.5D者152眼,等效球镜≥0.5D者48眼,-0.5~0.5D者100眼; 150例300眼正常人群等效球镜≤-0.5D者150眼,等效球镜≥0.5D者50眼,-0.5~0.5D者100眼。

结论:屈光不正患者1 500例2 840眼中,以单纯性近视、复性近视散光人数最多,近视散光者-0.25~-0.50、-0.75~-1.00DS屈光度区间人数最多,远视>1.75DS最多。散光者中,年龄越大不规则散光人数越多; 且屈光不正眼各项动、静态屈光指标与正常人群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