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复查长戴型软接触镜配戴者203人(406)眼。对其因戴镜所致的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与配戴者的性别、职业、屈光度、戴镜方式、镜片使用时间及服部炎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NIDEKEC—5000型)治疗24D以下.伴或不件5D以内散光的近视眼。214只治疗眼随诊6个月以上。结果随诊1年以上的病例显示术后3个月屈光度及视力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时,在等值球镜度低于6D的治疗眼中,裸眼视力≥1.0者占92.04%,≥0.5为100%,80.53%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9.12%的眼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数的±1.00D以内。低于10D的高度近视眼也有近似的疗效。214只治疗眼中操眼视力≥1.0者占78.97%,≥0.5为90.65%,72.43%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88.32%的眼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数的±1.00D以内。6只眼(2.80%)最佳矫正视力减少2行以上,有Ⅱ级以上Haze的有7眼间(3.27%)。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具有很高程度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在<10D的近视眼中更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日本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143例(245眼),I组:-6.25~-10.00D,167眼;Ⅱ组-10.25~-24.00D,78眼。观察术后不同时期Haze的发生情况,随访7a以上。结果:术后3mo,0.5,1,4,7a,Haze的发生率,I组分别为74.8%,44.3%,24.5%,11.9%,7.8%;Ⅱ组为80.7%,52.1%,33.3%,24.3%,19.2%。7a时I组屈光度-0.57±1.84D,Ⅱ组-5.02±4.26D。有3级Haze7眼,I组2眼,为RK术后者;Ⅱ组5眼,4眼为年龄>40岁者。≥3级Haze者多出现在Ⅱ组,3~6mo达到高峰,持续时间达1a以上。结论:Haze为高度、超高度近视眼PRK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预矫屈光度越高,切削越深,则混浊程度越重;部分患者Haze逐渐减轻,角膜组织创伤修复时间长,部分重度Haze日后可能成为永久性瘢痕。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近视正日益为眼科工作者及社会各界所关注。为探索与近视眼有关的一些因素,特将我市1992、1993两年6034名大、中专考生视力及屈光状态作一分析。对象与方法本组为上述大、中专考生。高考考生2812名,其中男生1813名,女生999名,年龄17~ZO岁。所有考生均由专职人员逐眼检查视力,采用梁天荣对数视力表,用5分记录法记录,裸眼视力低于4.8者用排镜矫正,以矫正视力达到5.O的最低度数记录矫正屈光度.矫正视力不足5.O者散幢验光,并查眼底排除其他眼疾。本组视力在4.8~4.9者1927眼,笔者随机抽查其中IOO名(153眼),结果151…  相似文献   
5.
张日平  辜美山  孙丽霞  李瑾瑜 《眼科》2014,23(5):305-307
目的 通过术中利用光学相干厚度测量的方法评估飞秒激光制瓣联合LASIK、LASIK与LASEK三种手术中角膜切削深度的差异。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行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矫正手术的患者103例200眼,其中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50例100眼,角膜板层刀LASIK组30例57眼,LASEK组23例43眼。方法 术中使用实时角膜厚度测量(OCP)技术分别测量制瓣后激光切削前和激光切削后的中央角膜厚度,从而计算实际角膜基质切削深度。比较各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激光系统预期最大切削深度的差异及三种术式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的组间差异。主要指标 理论角膜切削深度、实际角膜切削深度。结果 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17.22±31.13)μm,准分子激光系统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9.52±25.47)μm(t=-12.55,P<0.001)。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16.30±22.93)μm,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4.26±16.37)μm (t=-12.44,P<0.001)。LASE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06.72±23.77)μm,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9.31±20.46)μm(t=-4.44,P<0.001)。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预计值比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为(17.69±14.10)μm,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组为(22.04±13.38)μm,LASEK组为(7.41±10.95)μm。飞秒激光制瓣及板层刀制瓣LASIK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较LASEK术式组切削深度差值较大(P均<0.001)。飞秒激光组与角膜板层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 术中实时光学相干厚度测量的方法所测三种准分子激光手术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激光系统预计值大,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床厚度时需考虑到预计值与实际值差值存在。(眼科, 2014, 23: 305-307)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透明性变化,初步建立角膜光密度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对应的数据库.方法:收集我院行表面切削手术的病人74人146眼.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行裂隙灯角膜透明性检查和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0表示角膜完全透光,100表示角膜混浊不透光)测量角膜光密度.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光密度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根据裂隙灯下角膜透明性将术后数据分成透明角膜组和Haze组与术前分别对比.术后角膜光密度与裂隙灯下Haze分级进行等级资料Spearman相关分析;按照裂隙灯分级将不同程度Haze与角膜光密度对应,初步建立术后Haze的角膜光密度数据库.结果:术后3个月时,透明角膜(0级Haze)80眼、Ⅰ级Haze 49眼、Ⅱ级Haze 13眼、Ⅲ级Haze2眼、Ⅳ级Haze2眼.术前最大角膜光密度平均值为19.7±2.47,术后3个月时最大角膜光密度平均值为30.3±7.2,术后角膜光密度比术前升高(Z=?7.404,P<0.001);另外术后Haze组和术后透明角膜组光密度分别为38.2±15.2和21.2±3.51,与术前比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4.783,P<0.001;Z=?5.195,P<0.001).术后角膜光密度与Haze呈正相关(r=0.819,P<0.001).各级Haze组对应角膜光密度参考值为Ⅰ级Haze:29.4±2.58;Ⅱ级Haze:43.2±5.68;Ⅲ级Haze:59.5±0.92;Ⅲ级Haze:89.5±14.9.结论:Haze的出现使光密度增加,影响角膜的透明性.手术后裂隙灯观察下的透明角膜光密度较术前高,可能与术后角膜的炎症反应或胶原纤维排列变化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的透明性除了传统的裂隙灯检查外,也可以用角膜光密度来评价.用角膜光密度来评价角膜的透明性比单纯的裂隙灯检查更容易发现细微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中、低度近视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眼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日本 NIDEKEC- 5 0 0 0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屈光度≤ - 6 .0 0 D近视眼患者 172只眼 ,随访 4年 ,其中 5 3只眼随访 5年以上。结果 术后 1年、4年、5年时 ,裸眼视力≥ 0 .6者分别为 98.3%、95 .9%和 94.3% ;≥ 1.0者为 91.8%、88.9%和88.6 % ;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为 92 .4%、87.2 %和 86 .7% ;等值球镜度为 - 0 .0 9± 0 .44 D、- 0 .18± 0 .2 6 D和 - 0 .18± 0 .2 4D;屈光度在± 1.0 0 D以内者为 94.2 % ,93.6 %和 93.2 %。在第 4、5年时 ,最佳矫正视力无下降者 ,角膜混浊度 (Haze)均小于或等于 1级。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是治疗中、低度近视眼较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 ,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8.
PR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二年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PRK 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日本NIDEK EC—5000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近视眼214 例(343 只眼),按术前等值球镜度分为二组,Ⅰ组:- 6.25~- 10.00D,254 只眼;Ⅱ组:- 10.25~- 24.00D,89 只眼。术后随访2 年。结果 术后2 年,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Ⅰ组为59.4% ,Ⅱ组为31.5% ;裸眼视力≥0.5 和≥1.0 者,Ⅰ组为84.3% 和46.9% ,Ⅱ组为36.0% 和4.5% ;屈光度在±1.00D 以内者,Ⅰ组为82.6% ,Ⅱ组为27.0%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不变或上升者,Ⅰ组为94.1% ,Ⅱ组为91.0% 。角膜混浊度小于或等于1 级者,Ⅰ组为93.7% ,Ⅱ组为81.0% 。结论 PRK 矫治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是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高度近视眼的稳定性和预测性比超高度近视眼高,而超高度近视眼术后可明显减少屈光度数,更远期的疗效需要更长时间观察  相似文献   
9.
PR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二年观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PR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观察。方法 应用日本NIDEK EC-5000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近视眼214例(343只眼),按术前等值球镜度分为二组,Ⅰ组:-6.25~-10.00D,254只眼;Ⅱ组:-10.25~-24.00D,89只眼。术后随访年。结果 术后2年,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Ⅰ组为59.4%,Ⅱ组为31.5%;裸眼视力≥0.5和≥1.0者,Ⅰ组为8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分析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TransPRK)治疗近视散光的效果,探讨影响散光矫正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TransPRK矫正近视散光且术后坚持随访3个月的患者99例(167眼),分成低散光组(-0.25~-0.75 D)和相对高散光组(-1.00~-4.75 D)。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对手术前后散光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和评估,手术前后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影响散光矫正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前主觉验光球镜度为(-3.57±1.22)D,散光度为(-0.93±0.62)D。术后3个月主觉验光球镜度为(+0.12±0.25)D,散光度为(-0.04±0.23)D。目标矫正散光量绝对值(|TIA|)为(0.86±0.58)D,手术矫正散光量绝对值(|SIA|)为(0.87±0.59)D,误差量绝对值(|DV|)为(0.10±0.21)D,误差值(ME) (0.01±0.17)D,误差角(AE) (1.49±13.27)°,矫正指数(CI)为0.98±0.33。|SIA|与|TIA|呈正相关(r=0.94,P < 0.001)。|AE|与|DV|呈正相关(r=0.83,P < 0.001)。ME与|SIA|呈正相关(r=0.23,P < 0.001)。2组|DV|、ME和 CI相似;低度散光组的|AE|为5.78°±16.34°,相对高散光组为1.8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4)。术后37只患眼(22.0%)有残余散光,其中60%的患者手术前后轴向改变量大于30°,发现术前散光轴变化呈逆时针改变,转轴度为-2.30°±45.88°。结论:TransPRK对散光的矫正效果与散光大小和轴向矫正的准确性关系密切,为了减少术后散光,需提高术中矫正散光大小和轴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