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1例延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行脑积水分流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护理重点包括以控制感染为核心实施脑室冲洗及腹腔双套管冲洗.术后早期实施幽门后喂养,胃肠功能障碍期间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辅以促胃肠动力药物等治疗及护理.患者经过2月余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胃肠功能恢复良好,转至康复医院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脂、血糖代谢水平及血压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相关性。方法 160例DR患者,按照盲和低视力分级标准分为盲组(n=30)、低视力组(n=50)和低视力以上组(n=80)。比较3组血脂、血糖代谢水平及血压水平,分析其与DR的相关性。结果盲组的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显著高于低视力组(P 0. 05),HDL-C水平显著低于低视力组(P 0. 05)。盲组和低视力组的SBP、FPG、HbAlc、LDL-C、LDL-C/HDL-C显著高于低视力以上组(P 0. 05),HDL-C水平显著低于低视力以上组(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BP、FPG、HbAlc、LDL-C/HDL-C与DR的视力损害均呈正相关,均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监测SBP、FPG、HbAlC、LDL-C/HDL-C指标有利于预测DR,并为其及时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小瘘口的检查与定位方法及手术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经房角镜结合UBM检查以及缩瞳结合UBM检查,准确定位瘘口,根据瘘口的部位和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手术采取睫状体冷凝术与睫状体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 15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均为360.的睫状体脱离.5例缩瞳后结合UBM检查发现隐匿的较小瘘口,其余均经房角镜结合UBM发现瘘口,且瘘口均小于1个钟位,其中,4例行单纯睫状体冷凝术,使睫状体复位,其余11例中5例先行睫状体冷冻术,后行睫状体缝合术,6例直接行单纯睫状体缝合术.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6眼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术后1个月时眼压超过正常水平.结论 定位和封闭瘘口是睫状体脱离手术的目的和关键,瘘口的准确定位能较大程度地缩小手术范围.同时全面的缩瞳结合UBM检查,对于可疑瘘口的发现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3G后节灌注辅助下的巩膜扣带术治疗球形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7-02/2018-02被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且视网膜下液较多、呈球形脱离外观的患者21例21眼,在行巩膜扣带术中引流视网膜下积液前于睫状体扁平部预置23G后节灌注,术中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术后裂孔周围行激光光凝治疗。术后随访观察3~10mo,观察视网膜复位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均引流出视网膜下液并未见脉络膜出血和视网膜嵌顿; 术后第1d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8眼; 术后2~3d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完毕者2眼,视网膜脱离未复位者1眼,经再次外加压块调位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者1眼,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中有视网膜下出血者1眼,出血范围<1PD,3mo后吸收,未见眼压异常、眼前段缺血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球形视网膜脱离的巩膜扣带术中引流视网膜下积液前预置灌注,可有效维持术中眼内压平稳,减少因引流视网膜下积液时眼压过快下降导致的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和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可能性,同时术中视网膜基本趋于平伏,裂孔定位相对准确,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条件下miR-21对人眼小梁网细胞(human trabecular meshwork cells,HTMCs)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H2O2(0μmol·L-1、200 μmol·L-1、400 μmol·L-1、600 μmol·L-1)刺激HTMCs l h,MTT法检测其对HTMCs活力的影响,从而确定后续实验所需H2O2浓度.随后将细胞分成正常组和H2O2组,Real-time PCR检测miR-2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胞外基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蛋白I)的表达.然后将细胞分成5组:H2O2组(只用H2O2处理)、miR-21干预组(H2O2+ miR-21模拟物)、miR-21对照组(H2O2+ miR-21对照模拟物)、miR-21抑制组(H2O2+ miR-21抑制剂)和miR-21抑制对照组(H2O2+miR-21抑制剂对照物),Real-time PCR检测miR-21、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2和PTE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胞外基质蛋白、TGF-β2和PTEN蛋白表达.最后将细胞分成3组:H2O2组(只用H2O2处理)、PTEN干扰组(H2O2 +PTEN siRNA)和干扰对照组(H2O2+ control siRNA),检测PTEN、胞外基质蛋白和TGF-β2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当H2O2浓度≥400 μmol·L-1时,可显著抑制HTMCs的活性,后续实验选择此浓度.与正常组相比,H2O2组中miR-21、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蛋白Ⅰ的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检测氧化应激条件下miR-21对胞外基质蛋白、TGF-β2和PTEN表达的影响,发现与H2 O2组相比,miR-21对照组和miR-21抑制对照组中miR-21、纤维连接蛋白与胶原蛋白Ⅰ蛋白水平表达以及TGF-β2和PTEN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miR-21对照组相比,miR-21干预组miR-21、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蛋白Ⅰ蛋白水平及TGF-β2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加,PTEN蛋白水平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PTEN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miR-21抑制对照组相比,miR-21抑制组miR-21、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蛋白Ⅰ蛋白水平及TGF-β2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降低,PTEN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O.05),而PTEN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氧化应激条件下PTEN对TGF-β2和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与H2O2组相比,干扰对照组PTEN、TGF-β2、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蛋白Ⅰ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干扰对照组相比,PTEN干扰组PTEN的表达下调,TGF-β2、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蛋白Ⅰ的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氧化应激条件下miR-21可增加HTMCs胞外基质产物,这可能与其靶向沉默PTEN基因,调节TGF-β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存活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视神经横断手术构建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术后分离RGCs.实验分为视神经损伤组(optic nerve transection,ONT组)和假手术组.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SOCS3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随后将SOCS3 siRNA分别转染假手术组和ONT组RGCs,实验进一步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SOCS3沉默组.CCK8和MTT法检测细胞存活,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进一步将mTOR siRNA和SOCS3 siRNA共转染RGCs,检测细胞存活和细胞凋亡.结果 视神经损伤3d后,ONT组SOCS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0.049),且随损伤时间延长而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OCS3沉默可显著提高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存活率[空白对照组与SOCS3沉默组分别为(49.47±7.35)%和(73.24±8.70)%],降低细胞凋亡率[2组分别为(27.25±0.75)%和(10.96±1.07)%]和细胞生长抑制率[2组分别为(23.06±1.43)%和(10.65±1.77)%].Hoechst染色也表明SOCS3沉默可改善视神经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同时,SOCS3沉默可显著提高视神经损伤后2周mTOR活性标志蛋白pS6的表达;且与单独沉默SOCS3相比,共同沉默mTOR和SOCS3可降低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结论 SOCS3沉默可以通过上调损伤后期mTOR的活性而促进损伤RGCs的存活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表达激活素膜结合抑制剂(bmpandactivinmembrane-boundinhibitor,BAMBI)对缺氧诱导的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RF/6A细胞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pFLAG组和缺氧+BAMBI组。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AMBI的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和密度,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周期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Western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增殖增加,培养120h后,对照组细胞增殖倍数为5.00±0.28,缺氧组为7.64±0.32(P<0.001);缺氧组S期进程显著加快,占(10.44±2.61)%,对照组S期占(20.79±2.23)%(P<0.05);细胞迁移增加,缺氧组细胞数目为33.80±4.20,对照组为8.35±2.50(P<0.05),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缺氧+BAMBI组:缺氧处理的细胞转染pFLAG-BAM-BI后,与缺氧组相比,BAMBI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增殖显著降低,培养120h后,增殖倍数为5.53±0.27(P<0.001),细胞S期受到阻滞,占(18.75±2.92)%,迁移显著下降,数目为13.00±2.80(P<0.05),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过表达BAMBI可抑制缺氧诱导的RF/6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进而有望抑制视网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microRNA-125b(miR-125b)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设计 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细胞。方法 用RT-PCR方法检测miR-125b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50和耐药细胞株SO-Rb50/VCR中的表达变化;化学合成的miR-125b过表达(miR-125mimic 组)和抑制载体(miR-125inhibitor组)转染SO-Rb50细胞株,用MTT法和Annexin V-FITC法检测在药物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和卡铂,依次作用上述转染细胞后,细胞增生力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用蛋白印迹法检测miR-125b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后细胞株SO-RB50中 MAGE-A/P53蛋白的表达变化。主要指标 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SO-Rb50/VCR组与SO-RB50组相比,miR-125b的表达显著增高(P=0.002);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和卡铂依次作用于转染后的SO-RB50细胞株后,miR-125mimic组与miR-125inhibitor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显著增高(P=0.000),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00),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MAGE-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04)。结论 在SO-RB50细胞中,下调miR-125b后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且miR-125b可能是通过MAGE-A/P53通路调控视网膜母细胞瘤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1,ASK1)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RGC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体外高糖(50 mmol/L葡萄糖)损伤模型.转染ASK1 siRNA沉默ASK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ASK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SK1、JNK蛋白表达量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磷酸化水平;MTT和CCK-8方法、Ki67染色分别检测RGC生长活力和增殖情况;Annexin-V FITC/PI方法和TUNEL检测RGC凋亡情况;试剂盒方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 RGC高糖环境下培养4d,细胞生长活力降低明显(P<0.05);ASK1表达水平在高糖损伤的RGC中明显上升(P<0.05);ASK1 siRNA的转染实验结果显示:ASK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说明沉默表达实验成功;ASK1表达被抑制后RGC的生长活力(P<0.05)和增殖能力(P<0.05)明显上升,RGC的凋亡(P<O.01)和Caspase-3的活力(P<0.01)明显降低.沉默ASK1的表达有效地降低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抑制ASK1的表达对RGC的高糖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