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昌亮 《中国中医急症》2011,(9):1526+1538-1526,15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硫酸软骨素滴眼液点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分型内服中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6~24个月统计复发率,治愈眼数中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1.4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确切,且具有缩短病程、治愈率高、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球结膜暗红污秽、睑结膜乳头增生、分泌物如丝状、奇痒、异物感、病程较长为特征.自2005年4月~2006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28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置移位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方法:下斜肌前置移位于下直肌附着点颞侧前2mm或下直肌附着点颞侧成一直线处,同时矫正水平斜视。结果:患者8例11眼中,术前6眼DVD程度是1+,术后DVD消失;术前3眼DVD程度是2+,术后2眼垂直斜视消失,1眼DVD程度为1+;术前2眼DVD程度是3+,术后1眼DVD程度为1+,1眼为2+。所有患者下斜肌均不亢进。结论:下斜肌前置移位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的有效方式,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30岁。孕1产1,因停经35+6周,胸闷、视物模糊3 d,发现血压高4 h于2012年10月2日入院。查体:T36.5℃,P 62次/min,BP 161/94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隆起,全身水肿,宫高33 cm,腹围108 cm,头先露,半定,胎心音148次/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观察中药复方眼血散对NIH/3T3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给正常兔连续灌服眼血散煎剂浓缩液3d,制备含药血清。将3种浓度的眼血散煎剂浓缩液及含药血清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用MTT(噻唑蓝)比色法,观察细胞抑制率。结果3种浓度的眼血散及含药血清均能抑制NIH/3T3细胞的生长,6.25mg/ml、12.5mg/ml、25mg/ml眼血散煎剂浓缩液抑制率分别是30.00±2.90、51.35±2.01、59.95±1.34;5%、10%、20%含药血清抑制率分别是4.03±3.15、31.75±31.38、51.11±1.73。结论眼血散可抑制NIH/3T3细胞生长,可能是其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泪道探通法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的年龄.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泪道冲洗确诊为先天性泪道阻塞并行泪道探通治疗的286例354眼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患儿中,3~6月龄患儿1次泪道探通治愈率(86.23%,213/247)高于大于6月龄患儿(62.62%,67/1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87,P=0.000).3~6月龄患儿泪道探通的总治愈率(97.57%,241/247)高于大于6月龄患儿(90.65%,97/1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6,P=0.004).泪道探通治愈率随探通次数的增多呈下降趋势.结论 在3~6月龄进行泪道探通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可提高治愈率,而探通次数增多会降低探通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袁昌亮  胡燕妮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1992-1994
目的:寻找有效治疗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方法。方法:对165例中心注视性弱视患儿按弱视程度分别采用遮盖疗法、同视机疗法、遮盖加同视机疗法治疗。结果:6个月后,遮盖加同视机疗法治疗双眼弱视,轻度弱视治愈率为100.00%,与遮盖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0,P<0.01),与同视机治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5);中度弱视治愈率为90.91%,与遮盖疗法和同视机治疗法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P<0.01;χ2=5.238,P<0.05)。轻、中度弱视遮盖疗法与同视机治疗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3,P>0.05;χ2=0.188,P>0.05),但同视机疗法轻、中度弱视治愈率(63.64%、45.45%)均较遮盖疗法(45.45、36.36%)高。遮盖加同视机疗法治疗单眼弱视治愈率分别是轻度90.91%、中度81.82%、重度63.64%,与遮盖疗法和同视机治疗法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5;χ2=7.071,P<0.01;χ2=4.701,P<0.05;χ2=6.60,P<0.05;χ2=7.071,P<0.01;χ2=4.701,P<0.05)。结论:同视机疗法与遮盖疗法比较,治疗双眼弱视时疗效好;遮盖加同视机疗法能显著提高单眼和双眼弱视眼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特征。方法:2011-05/2012-08在我院就诊的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不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分为3组,P-VEP检查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及与正常儿童的P100波峰潜时和振幅的变化。结果:正常组P100波峰潜时101.43±6.82ms,P100波振幅为11.27±5.38μV。在不同程度弱视组间P100波峰较正常组潜时延迟,分别为视力高于0.5组110.54±8.47ms,视力0.3~0.5组118.76±6.21ms,视力低于0.3组124.54±7.36ms,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00波振幅均较正常下降,分别为轻度组9.94±5.28μV,中度组8.57±7.21μV,重度组7.49±5.07μV,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屈光不正弱视儿童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弱视眼的P100波峰潜时延迟、P100波振幅下降。且P100波峰潜时延迟、P100波振幅下降与弱视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Z成形术与改良Z成形术矫治内眦赘皮的疗效。方法:将笔者医院眼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内眦赘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Z成形术,观察组采用改良Z成形术。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内眦角<45°者分为A1、B1组,内眦角>55°者分为A2、B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内眦间距(ICD)缩短率、睑裂长度与内眦间距比值(HLFL/ICD)达标率和瘢痕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ICD缩短率、HLFL/ICD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瘢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瘢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1组和B2组术后内眦角更符合标准值。结论:改良Z成形术矫治内眦赘皮可有效减少瘢痕,提高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眼血散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眼血散”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眼血散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 ,每组 30例。治疗 3个月后做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结论 :“眼血散”能缩短视网膜循环时间 ,促进视网膜出血水肿的吸收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明显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