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维生素C(Vc)能否通过升高端粒酶活性促进衰老个体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增殖能力。方法
以骨特异性早衰小鼠(SAMP6)为实验组,不发生早衰的R品系小鼠(SAMR1)为对照组,采用显微CT扫描技术验证SAMP6小
鼠的骨衰老表型。分离培养两组小鼠的BMMSCs,其中SAMP6小鼠来源的BMMSCs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Vc进行处理。采用
MTT法检测BMMSCs的增殖能力,绘制生长曲线,使用端粒酶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并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端粒
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水平。结果SAMP6小鼠具有骨衰老表型,SAMP6小鼠来源的BMMSCs的增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
均低于SAMR1 小鼠来源的BMMS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Vc 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SAMP6 小鼠来源的
BMMSCs增殖能力随Vc浓度的升高而显著改善(P<0.05),同时其端粒酶活性和TERT表达水平有所提高(P<0.05),与增殖能
力具有相关性。其中,Vc发挥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为100 μg/mL,在1000 μg/mL时有抑制作用。结论维生素C能够增强衰老
个体来源BMMSCs的增殖能力,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端粒酶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的C57BL小鼠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30 mg·kg-1、45 mg·kg-1、60 mg·kg-1、75 mg·kg-1、90 mg·kg-1)的MNU腹腔注射给予C57BL小鼠和MNU作用不同时间(1d、3d、7d)后,通过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和HE染色检测小鼠视网膜的电生理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优化建立稳定的RP动物模型的最佳条件;在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经玻璃体内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给予MSCs移植,并应用ERG和HE染色评估MSCs对MNU诱导的RP的治疗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0 mg·kg-、45mg·kg-1剂量的MNU可引起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轻微损伤,而60 mg·kg-1及其以上剂量的MNU可使视网膜ERG波幅明显降低(均为P <0.001),视网膜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厚度明显变薄(P <0.001),损伤严重;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的MNU作用后1d和3d,视网膜ERG波形开始降低,形态结构开始出现ONL厚度变薄的损伤,作用7d时,ERG波形呈现熄灭型(均为P<0.001),ONL厚度明显变薄(P <0.001),内外核层融合,损伤严重.与MNU单独作用组相比,60 mg·kg-1 MNU作用1d后给予MSCs移植,7d后MSCs组内ONL厚度增加(P <0.001),视网膜ERG波形趋于恢复(均为P<0.001).结论 MSCs移植对MNU诱导的视网膜退行性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颌面部软、硬组织具有特殊的解剖部位和生理结构,在人体咀嚼、发音、美观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很容易受到创伤、感染和先天性疾病等的影响。颌面部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而现有的临床修复方法以自体软、硬组织移植修复为主,会导致二次创伤且不利于塑形。因此,颌面组织缺损修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颌面软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组织成分复杂,并与唾液相接触,对相关修复材料和修复策略的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发展,口腔颌面部再生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提供了极具前景的治疗策略。文章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再生领域相关的种子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支架以及修复策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在小鼠早衰性骨质疏松症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功能的变化,为揭示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早衰小鼠(SAMP6)为动物模型(对照小鼠:SAMR1),分离培养3个月与6个月小鼠的BMMSCs,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干细胞表型鉴定后用于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该结果进行了Pathway分析。分离培养鉴定2组的BMMSCs并对其成骨与成脂的分化能力进行比较,在诱导分化后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揭示骨髓间充干细胞功能在早衰性骨质疏松中的改变。结果:本研究证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降低而成脂能力增高;芯片结果的Pathway分析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有4个关键基因发生改变,提示TGF-β信号通路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早衰性骨质疏松个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及TGF-β通路发生了改变,为通过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从而有效逆转治疗、改善骨质疏松状态提供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糖皮质激素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DKK1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对BMSCs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人BMSCs,分为对照组[不含地塞米松(Dex)]、Dex8组(含10-8mol/L Dex)及Dex6组(含10-6mol/L Dex).分别用含0、10-8、10-6mol/L Dex培养液刺激BMSCs,采用Real-time PCR检测DKK1基因的表达量,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用含0、10-8、10-6mol/L Dex的成骨诱导液及成脂诱导液刺激BMSCs,于3d后提取RNA,采用Real-time PCR检测DKK1基因、成骨基因(Runx2、OCN)及成脂基因(C/EBP、PPARγ)的表达量,并于3周后通过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检测其对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及Dex8组比较,Dex6组DKK1基因的表达最高,而对应的克隆形成能力最低.成骨诱导环境下,Dex8组Runx2、OCN的表达最高,而DKK1的表达最低,茜素红染色只有Dex8组出现钙化结节.成脂诱导环境下,Dex6组C/EBP、PPARγ及DKK1的表达最高,油红O染色Dex6组出现大量的脂滴.结论 高浓度糖皮质激素刺激下,DKK1表达上调,BMSCs增殖受抑.DKK1对BMSCs的骨向分化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脂向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骨质疏松可能与其调控DKK1的表达、影响BMSCs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