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的疗效。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1月至于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8例4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常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全视网膜光凝,硅油填充31例,长效气体填充11例,12例患者因合并白内障同时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OL)3例。记录患者最终视力情况及视网膜状况。结果术后视力提高29眼(60.4%),视力不变6眼(12.5%),下降13眼(27.1%)。术后出血致玻璃体积血5眼,视网膜脱离2例,取油后视网膜脱离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角膜失代偿2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眼。结论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并发症多,预后较差,但仍有一定手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摘除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2004-07/2005-07我院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6例102眼,分3组。A:透明角膜切口组30例32眼;B:巩膜隧道切口组35例(38眼);C:角膜缘切口组31例(32眼);平均年龄(65.2±11.5)岁。检测术前1d,术后1,7,14,30d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integral,FI),下睑中央泪河高度。结果:与术前相比,透明角膜切口组术后1dBUT明显缩短;Si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7d时SIt,14d时下睑中央泪河高度,30d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恢复至术前水平。巩膜隧道切口组术后1d仅BUT明显缩短,SIt明显增高(P<0.05),下睑中央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无明显变化;术后7d时BU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缘切口组,4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显著降低泪膜的稳定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轻微影响泪膜的稳定性,而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对泪膜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节段性巩膜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节段性巩膜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对16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行孔周冷凝、放液、巩膜外加压手术。试验组为不联合巩膜环扎组,共89 例(93 眼);对照组为联合巩膜环扎组,共74 例(76 眼)。术后随访6~9 个月。结果 ①试验组视网膜复位89眼,对照组视网膜复位72眼;②视网膜复位者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试验组提高82 眼,对照组提高64 眼。结论 节段性巩膜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化了手术操作,视力预后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状况,探讨其白内障的手术时机。方法对2008至2010年在我院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视功能损害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测量其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生存质量量表得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白内障术后其生存质量改善幅度大大降低。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早适时的行白内障手术对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