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10年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在本院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10年的患者39例77眼进行裸眼视力?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及角膜厚度和Orbscan的检查?被随访眼按屈光度数分为2组:≤-6.0 D组和>6.0 D组,同时采用本院近期手术的近视眼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设为对照组?结果:术后10年组裸眼视力≥1.0的低?高度数组分别为63%,42%;<1.0分别为27%,58%;最佳矫正视力≥1.0的分别为98%,72%(P ≤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0年Orbscan提供的前?后表面的Diff值及3 mm?5 mm的Irreg及角膜厚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1);术后10年组平均角膜厚度高于理论计算值,说明角膜基质值切削后有一定的增殖?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远期疗效稳定,手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今天,角膜塑形术为广大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带来了福音.戴镜后裸眼视力是否能得到提高是本研究一个关键的评价指标,因此本研究旨在重点观察戴镜后的视力情况.本文就角膜塑形镜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做出综合评价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
LASIK角膜瓣蒂位置对术后干眼症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凯  王育良  王跃静 《眼科》2003,12(6):330-33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角膜瓣蒂置于上方位与鼻侧位术后干眼症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LASIK手术角膜瓣蒂置于上方位 176只眼 ,鼻侧位 185只眼。分别于术后 1日、1周、1个月和 3个月测定记录泪液分泌(Schirmer 1)和泪膜破裂时间 (BUT)。结果 :手术后 1日和 3个月两组 ,Schirmer 1实验和BUT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术后 1周和术后 1个月两组Schirmer 1实验和BUT结果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旋转刀组术后 1周和 1个月分别有 4 6只眼 (占2 6 1% )和 6 8只眼 (占 38 6 % )符合干眼症的诊断 ,而平推刀术后 1周和 1个月分别有 12只眼 (占 6 5 % )和 38只眼 (占2 0 5 % )符合干眼症的诊断。结论 :角膜瓣蒂位于上方位术后干眼症发生率高于鼻侧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摘除术( femtosecond laser micro - incision corneal stroma lens removal,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excimer laser in situ wear for cornea, LASIK)治疗近视的术后疗效,探讨SMILE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预测性。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随机选取我院同时期行SMILE患者100例200眼和行LASIK患者100例200眼。比较两组1d;1wk;1,3,6mo;1a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矫正视力、裂隙灯角膜的检查、眼压及前节OCT、角膜地形图( ObscanⅡ)。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术后裂隙灯检查:术后1d,SMILE组少部分术眼有轻度角膜层间混浊或水肿;术后1wk,SMILE组角膜层间的混浊水肿均消失,角膜恢复清亮透明。(2)术后视力恢复:术后1d,LASIK组视力恢复优于SMILE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wk;1,3,6mo;1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 ObscanⅡ检查:术后随访中,SMILE组角膜前表面图形更加规则和居中,无偏心和不规则图形,优于 LASIK 组。(4)眼前节 OCT 的检查:SMILE组术后角膜瓣更加均匀和精准;而 LASIK 组角膜瓣中间薄,中周部略厚。(5)术后视觉质量评估采用主观问卷调查。两组4分和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ASIK组抱怨者多于SMILE组,而完全没有抱怨者SMILE组多于LASIK组。术后患者夜视力和暗环境下的眩光情况,SMILE组明显优于LASIK组。结论:SMILE对于矫正近视安全、有效、稳定、可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由三个眼科中心提供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病历资料,患者共302例601眼,观察戴镜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ORBSCAN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情况。所有观察病例的治疗前设为自身对照组。结果:戴镜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分别与戴镜前裸眼视力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95.920,-77.710,-65.362;P<0.01,<0.01,<0.01);戴镜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与戴镜前矫正视力1wk;1,3mo比,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4,0.599,0.581;P=0.174,0.550,0.562);戴镜后1wk;1,3mo的角膜前表面水平向曲率与戴镜前角膜前表面水平向曲率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6.020,20.143,17.476;P<0.01,<0.01,<0.01);戴镜后1wk;1,3,6mo的角膜前表面垂直向曲率与戴镜前角膜前表面垂直向曲率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2.505,20.626,21.667,25.397;P<0.01,<0.01,<0.01,<0.01);发生角膜上皮点状脱落和角膜中央明显压痕的病例在1wk时占7.5%,1mo时占6%,3mo占9.8%,其中反复出现角膜上皮点染和明显压痕的占2.5%。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具有特有的降低近视度数速度快、效果显著、安全、可逆的优势,但矫正近视度有一定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 Orbscan 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在测量不同年龄组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青年组 77只眼、老年组 5 0只眼 ,采用 Orbscan 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检查 ,分别计算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及角膜前表面高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角膜厚度、角膜后表面高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Orbscan 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是一种无创伤的眼前部生物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广 ,精确性高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角膜屈光术后视觉质量的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及计算机领域的飞速发展,使得眼科屈光手术技术及相应辅助检查设备不断更新,其预测性及安全性是以往屈光手术所不能比拟的,屈光手术的应用推广之快更是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8.
我们利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256眼术前和术后角膜形态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院LASIK手术的病人156例256眼,年龄18~46岁。男性114眼,女性142眼。近视-2.0D~12.5D,散光<-4.0D,矫正视力均在1.0以上(包括1.0)。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矫正近视的效果,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我院完成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屈光手术(Zyoptix)104例207眼。设Zyoptix组,并同样设常规LASIK组100例200眼为对照组。术前屈光度均为-1.50~10.00D,按≤-6.00D和>-6.00D各分为两组。两组中低度数组为Ⅰ组,高度数组为Ⅱ组。手术前和手术后均使用Zywave像差仪和ObscanⅡ对进行检查,像差计测量,分析波前像差。应用1.0mm和2.0mm结合的高斯光斑、频率100Hz的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进行屈光手术。采取术后3mo和6mo的随访数据进行研究,比较其差异。结果:术后裸眼视力Zyoptix组优于常规LASIK组,且视觉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有显著差异。术后两组均显示低阶像差明显降低,高阶像差有所提高。术后的高阶像差和切削面直径的大小及切削量的多少有关。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是一种很可靠的技术,可有效地矫正屈光不正,改善视觉敏感度,提高视觉质量,尤其是提高夜间视力的视觉质量,然而尚存在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眼屈光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单个局部环形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手术后眼屈光变化,分析导致屈光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1例31只眼,接受单个局部环形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眼前节扫描、屈光检查、角膜超声测厚及A超眼轴测量.所有观察病例的非脱离眼作为自身对照.结果 视网膜脱离眼术前与非脱离眼的眼压(11.30±2.90,15.50±3.27)mmHg、中央区角膜散光(1.65±1.79,1.13±1.31)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脱离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屈光度(-7.79±5.07、-7.98±5.24、-8.32±5.39)D与术前(-5.75±4.6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长度术后1个月、3个月(26.15±1.70、26.30±1.84)mm与术前(25.37±1.6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间的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术后1周、1个月、3个月(2.73±0.57、2.86±0.55、2.83±0.48)mm与术前(3.17±0.41)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0.05);中央区角膜散光术后1周、1个月(2.30±2.21、1.97±1.91)D与术前(1.65±1.7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术后1周、1个月(44.71±2.16、44.25±2.12)D与术前(43.15±1.9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个局部环形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手术后会引起显著的眼轴延长和前房变浅,导致术后近视化,尤以眼轴延长作用最具相关性;中央区角膜散光、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至术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